“我们引导学生超越表层显而易见的东西,去深度挖掘、提出聪明的问题。学生每一步都要问‘为什么’,培养好奇心,睁开眼睛看到更复杂的真相。”Tony Kwok Luen So博士说。
“什么是大学?大学不是简单的学知识的地方,而是帮助学生成长的地方。”在谈及西交利物浦大学所倡导的研究导向型学习时,西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说。
“在西浦,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习的引路人。”席校长总结道,“老师会以鲜活的问题或现象,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去搜寻信息、整合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沟通、合作、表达、执行和创新等能力。”
本科生做科研:激发内心兴趣,探索职业方向
应用数学专业学生贾同学在大二时曾经历对未来道路的迷惘。职业咨询师根据他的专业方向建议了几种发展道路,但咨询师每列一条,他就反驳一条。“我什么都不会,所以我什么都不喜欢。但问题是,如果不去摸索,我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为了探索自己的兴趣,大二暑假他主动报名参加了苏炯龙博士和孟佳博士带领的夏季本科生研究基金项目。做科研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远远超越一名大二学生的课堂所学。苏老师帮他梳理出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而后在课题组博士生们的帮助下,花了整个暑假自学。“比如有三个概念点,先通到A,再通到B,一路学下来就可以走通了。我争取一礼拜通关一个,通了就会非常开心,赶紧继续下一条!”
“那是我学编程进步最快的时期。经过这番摸索,我对数据科学有了初步的认知。”在做暑期课题项目的启迪下,贾同学迈进了数据科学的大门,大三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西浦专注于研究导向型教育,将科研和教学紧密联系。席校长强调,研究导向型学习最根本的是整合线上和校园学习优势,构造超现实的学习环境,以问题和现象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进行学习,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塑造学生批判思维、创造行为、复杂心态和终身学习能力,这些都比简单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营造教育生态,“滋养”学生成长,成就无限可能
西浦人文社科学院应用语言学系毕业生王同学当年是踩着西浦录取线进校的。大学四年的课程为他提供了全面、前瞻的认知,与此同时,他的切身体会是:“西浦最核心的不是课程设置,而是优质资源组成的环境。我们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在丰富的资源里做抉择。”
阅读文献、参与学术会议、跟进领域热点……这种“非常规”学习得益于他的导师——魏日宁博士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式:“除了课程内容教学,魏老师更多地会引领学生成为独立研究者。”魏老师从学术研究入手,推荐核心期刊,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对那些已发表的论文进行批判,思考其与课本理论之间的关联与不同。
“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空间去做想做的研究、引导我建立批判性思维。我很感激不断质疑我、也不断接受我的老师们。”王同学说。
“西浦旨在营造一种教育生态,滋养学生的成长,好的生态会冒出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席校长说。他寄语学子们:“开放心态、伸展四肢,充分吸纳西浦生态中的资源和养分。只要你主动和敢想,西浦就会给你无限可能。”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