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锻造卫勤尖兵

林美娜 刘永瑜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11日   08 版)

    11月2日,重庆白市驿火车站货场显得格外忙碌,一台台卫勤装备从专列上卸载后,接连驶离站台。经过1700多公里的跨区机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野战医疗队齐装满员乘火车专列从闽南地区出发,奔赴西部参加跨区基地化轮训,锤炼卫勤保障能力。

    车辆装备和物资器材刚刚卸载完毕,医疗队员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就接到了命令——野战医疗队立即进行作战任务编组,向100公里外的预设地域展开集结。以往,医疗队进入演练预定区域后往往有个适应期,提前“预热”开展适应性训练。这次,医疗队经过长途机动后迅速进入“打仗”的状态,这对野战医疗队的快速反应能力是一个新的考验。

    面对陌生的地形、路线和交通情况,如何选择最优的行军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集结地域?野战医疗队队长田素科与几名骨干队员立即打开地形图,搜索各个目标点位,用红笔一一标出,绘制成快速行军路线,并启动北斗导航系统。

    “出发!”20多辆满载各式“红十字”医疗装备的车辆闻令而动,一路疾驰上百公里,途中两次遭遇道路“塌方”和车辆“故障”。医疗队队长田素科手里卡着表,心也一直悬着,最终比规定时间提前12分钟,车队抵达目标地域。

    “30公里外的A地域正在发生‘战斗’,30多名官兵‘负伤’,迅速赶往该地域接救‘伤员’。”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升空,一场连续24小时高强度跨昼夜卫勤综合演练迅即展开。

    这是跨区基地化轮训的“拳头”课目,24小时的不间断演练,包括了多轮批量伤员救治前接后送、各类临机突发情况处置和夜间远距离复杂地域伤员搜救等课目。“演练最大限度地模拟战时状态,使野战医疗队真实感受战场复杂环境,充分检验卫勤分队在高强度、高负荷条件下的批量“伤员”救治能力。”

    夜幕下,两辆救护车和两辆运输车在北斗导航系统的指引下,向30公里外的丘陵地域快速挺进。在一处丛林边,运输车停了下来,医疗队员迅速下车,带领担架员紧急前接“伤员”。

    丛林深处,30多名“伤员”正等待急救。医疗队员立即为“伤员”检查判断‘伤情’,他们中有“枪弹贯穿伤、汽油弹烧伤、高处坠落伤、失血性休克……”个个“伤情”复杂,并且多数为多发伤、复合伤等棘手问题。医疗队员按照轻重级别,分别为“伤员”胸前挂上伤情标签,对急需手术的,挂上红色醒目的标识。伤口清创、止血包扎、输血供氧……救治现场忙碌而有序,初步处置后他们迅速将“伤员”机动后送。

    当“伤员”被后送到野战医疗队时,各班组马上投入紧急“救治”,或心肺复苏、或骨折固定、或心电监护、或抽血化验、或仪器检查、或野战手术,数十名队员密切配合,全力投入救治训练。

    “作战引领卫勤,卫勤紧贴实战。”像这样的批量救治,一昼夜组织了6批次,经常是上一批“伤员”还没有转送完毕,新的“伤员”又来了。医疗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各类临时下达的复杂情况让他们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队员钟京在24小时内接到7台“手术”任务,累得腰酸腿疼,但他认为,只有平时进行高负荷甚至是超负荷的卫勤训练,战时才能在战场上更好地发挥卫勤兵的作用。

    “呼叫医疗队,现有3名‘伤员’急需直升机后送基地医院。”在参加跨区基地化轮训的同时,医院另一支医疗小分队与某陆航旅的对接演练正在同步进行。

    “收到,请报告目标区域坐标,我们马上赶到。”15分钟后,一架直升机在某山谷降落,野战医疗队员紧急将“伤员”转运到机舱,连接输血供氧通道,打开心电监护设备……直升机升空,载着“伤员”和军医组向后方基地医院飞去。

    田素科介绍,战伤救治向来有“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的要求,官兵一旦负伤,早一分钟救治,就多一分生命保障。“依托直升机前接和后送‘伤员’,快捷高效,1小时内可机动到300公里范围内的任一保障区域。”

    他说,随着近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运输方式的丰富,卫勤力量投送的渠道也在不断拓展,野战医疗队员昔日的“铁脚板”,已踏上了“风火轮”,甚至是插上了“铁翅膀”。保障模式也由以往的基地化医院坐等收治,变为机动卫勤力量全天候向各地域投送。第九〇九医院紧紧瞄准“随时上战场”任务需求,在练强战救技能的基础上,积极借助参加大项军事演训活动等时机,着力突出机动能力训练。

    前年5月,他们从福建出发,一路向北,采用铁路装载、公路摩托化行进的方式直奔塞北草原,其中公路行进近千公里,途中穿越平原、山地、溪流等多种路段,全程检验野战医疗队机动能力。抵达目标地域后,野战医疗队在一周内10多次机动转场,先后开展了雨夜紧急行军、快速隐蔽、防炮火袭击、批量伤员检伤救治、对抗敌军袭扰等实战化课目训练。

    此次参加跨区基地化轮训,他们还与其他野战医疗队进行了红蓝对抗,全面检验卫勤分队快速反应和机动能力。

    11月6日,搜救小组从前方阵地接到22名“伤员”,3辆运输车正行驶在返营的路上。突然,防空袭警报响起,野战医疗队接到上级指令:“发现两架‘敌机’,即将抵达你方上空,马上组织‘伤员’疏散。”

    蓝军出招了!一场白热化的卫勤红蓝对抗演练就此展开。“战友们,赶紧将‘伤员’抬下车,分头向树林中疏散,保持一定距离,车辆向各支路分散停放,遮盖迷彩网。”医疗队员迅速行动,抬着“伤员”奔向各个隐蔽地点。疏散过程中,3名“伤员”陷入昏迷,5名“伤员”失血严重。医疗队员快速行动,有的开展心肺复苏,有的对“伤员”负伤部位重新包扎固定,有的对“伤员”伤情进行复检,及时实施救治。

    10分钟后,险情解除,他们将“伤员”转送上车,快速向后方野战医疗队疾驰而去。

    经过为期一周的实战化轮训,全体野战医疗队员先后开展了野外机动转场、战地伤员搜救、批量伤员救治、防空疏散隐蔽、营地构工伪装、伤员分批后送、25公里负重行军、红蓝卫勤对抗等10多个项目的训练考核,进一步提高了野战医疗队的卫勤综合保障能力。

林美娜 刘永瑜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11月11日 08 版

戍边女兵上战位
锻造卫勤尖兵
高原“蔬菜工厂”丰收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