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岁的解振华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为“中国代表团的秘密武器”,“更是整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成功的关键”。
当地时间11月13日傍晚,在“加时”一天后,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落下帷幕。
由近200个缔约方最终通过的格拉斯哥协议或许并不尽如人意,但古特雷斯总结发言时,还是点赞了这份协议在停止森林破坏、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及缔结《巴黎协定》规则手册等方面的进展。这被视作《巴黎协定》之后,全球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最有力度的一次共识。
古特雷斯特别提到11月10日中美共同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他表示,中美宣言中明确提出的“要采取积极行动加速减排”,与格拉斯哥协议中同款表述相呼应。
欧盟气候事务负责人蒂默曼认为,中美两个排放大国承诺要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携手合作、积极行动,为格拉斯哥协议的出炉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代表团成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看来,这正是古特雷斯把中国气候特使解振华看作COP26成功的关键。
王毅一直关注气候变化、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曾10余次参加气候变化大会。他注意到,从2007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厘岛会议,到如今以中国气候特使的身份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舞台,解振华已经成为多边谈判中各方尊重而信任的伙伴,中国代表团的一举一动颇受各方瞩目。
王毅说,此次中国代表团只有50人,除了中美之间的双边谈判外,还有与协议相关的多边谈判,与其他缔约方的谈判。很多机构、学者、媒体也都希望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减排战略,各种拜会、见面、会议塞满了代表团的日程。
在王毅看来,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作出的诸多努力,需要在国际舞台进行“翻译”。比如,在中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成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正在制定“1+N政策体系”,要把这个“1+N”阐述好,让国际社会更多地理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所付出的努力。
当地时间11月10日下午,在格拉斯哥采访的媒体都收到一条消息:下午6时,中国代表团要举行新闻发布会,有重要新闻发布。很快,媒体们又接到了美国代表团的消息,下午6时30分,美国代表团有重要消息发布。两个代表团发布会的地点在同一个会议室。
当天下午6时,出现在发布会现场的解振华面带笑容,发布了一个后来被多家媒体称为“难以置信”的消息。
他说,此时此刻,中国相关部门的网络上已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以下简称“联合宣言”),中方与美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达成一系列共识。现在的半个小时,中国代表团将就联合宣言作出说明,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半个小时后,在同一个会场,时间留给美国代表团。
在王毅来看,解振华特使在发布会现场的轻松,与过去10个月来的高强度磋商密不可分。
解振华坦言,过去10个月,他与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进行了30多次视频会谈,还分别在上海、天津和伦敦进行了面谈,在格拉斯哥的10多天里“抬头不见低头见”。
身在会场,王毅强烈地感受到双方为了签署联合宣言作出的努力。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格拉斯哥的会场,中、美代表团的办公室紧挨着,最常看见的场景是,两位特使带着两位翻译据理力争,有时在双方的办公室,有时甚至就在走廊里。提高嗓门、红着脸的时候也有,还有的时候,可能一言不合,克里扭头走了,可没过一会儿,又回来了。
解振华在发布会上说,中美双方都很有诚意,而且非常有建设性,也不乏灵活性。
这并不是中美之间关于气候变化的第一份声明。今年4月,解振华与克里在上海会面时就曾发布过《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王毅注意到这份最新的联合宣言与上一份声明在基本立场、共识上保持一致,但在甲烷问题、森林问题上有了更一进步的表述,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所作出的努力,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王毅特别关注到,在联合宣言中,中美两国计划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聚焦在此10年强化具体行动。两国还计划在2025年通报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
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该气候行动小组将定期举行会议以应对气候危机并推动多边进程,其中可能包括继续开展政策和技术交流、识别双方感兴趣领域的计划和项目以及举行政府间专家会议等。
11月10日,中国代表团的发布会比既定的半小时延长了10分钟,但提问者依然络绎不绝。公约秘书处的工作人员只好打断,因为美国代表团已在门口等候多时。解振华承诺还有问题的记者,他可以在走廊里继续回答。
在随后美国代表团的发布会上,美国气候特使克里说,美国和中国有两种选择:要么不合作离开COP26大会,让整个世界不知道未来前进的方向;要么共同承诺努力合作以展示在气候问题上的雄心,开始朝着更好的道路前进。
王毅说,中美联合宣言公开后,他与各国专家分享最多的是中国能向世界承诺要在减排方面更有作为,是以足够大的诚意和足够多的努力为底气的,不管是中国的“十四五”规划,还是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都已经在全社会形成了减排共识,这彰显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责任与担当。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