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谢寿安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按照学校“培训进院系”活动的要求,他接受“点将”,奔赴各个学院解答广大教师在教改项目申请时面临的诸多共性困惑。
谢寿安先后荣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称号,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该校教学发展中心副主任。以“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的教学发展中心被该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看作是成长的“加油站”。
“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获得者、“陕西省首届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学校“我最喜爱的老师”获得者……该校经济管理学院青年教授张寒的简历,令人眼前一亮。然而8年前的张寒,学生评教结果却是全院倒数第一。
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解决?该校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姚晓霞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像张寒这样的应届博士毕业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力量。但是,超过9成的新教师却没有经过系统教学训练,也不具备师范背景。
为帮助新教师顺利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转变,2014年,针对入校1到3年的新进教师,该校教学发展中心设计开发了校本化培训课程《教学实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张寒走进教学发展中心再当“学生”。
在这里,他旁听、观摩到国家、省级教学名师的示范课,先后接受了《教学实务》4个模块、16个学时的理论培训,还进行了20个学时的实际操作训练。之后,张寒将学习所得引入课堂,着重解决知识点的现实应用问题。1年后,他的评教分数达到99.5分,成了全院第一。
张寒的故事是西农众多“青椒”成长的缩影。6年多来,全校2000多名专任教师中,有1/4经过实务培训快速转换了角色,逐渐成为教师队伍里的后起之秀。
“正在讲课,设备出了故障,视频、动画都不能播放了。”回忆起2017年参加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复赛时遇到的情况,该校葡萄酒学院青年教师宋育阳记忆犹新——停顿3秒后,她迅速调整状态,不慌不忙按照计划完成了授课,最终荣获一等奖。
“从破冰到引入、拓展,再到总结收尾,每一个赛程的复盘都让我对完整的课堂结构有了更深刻了解。其间,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细致指导,帮我不断提高。”宋育阳道出了自己在比赛中游刃有余的秘密。
由该校教学发展中心主导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始于2006年,每年比赛历时8个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比赛也逐渐从一种技能竞赛走向教学能力的历练,成为教师群体展示风采的平台。
为提高比赛“含金量”,该校从2016年开始实施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海外提升计划,将获得一、二等奖的教师全部送往国外一流大学“取经”;2017年,又把比赛时长由15分钟还原成常规的40分钟课堂时长,讲课题目改由全课程随机抽选,评委中增加了学生,更出台了一项创新政策——获得一等奖的教师可以直聘副教授。
讲课比赛的平台,将众多青年“新秀”磨砺成“新星”。2019年,该校首次颁发“金牌教师”奖, 5位“教学新秀奖”得主全部为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据统计,近10年来,讲课比赛吸引了该校青年教师6400余人次参与,观摩人数超过1.1万余人次。
为推进课程思政,该校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启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11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该校教学发展中心组织35名教师赴外校“求学”,还邀请较早推行课程思政改革的地区专家进校指导,组织校内教师展开研究探讨。
学习实践中,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逐渐清晰,一大批“配方”新颖、“包装”时尚、“营养丰富味道好”的精品课先后涌现。
该校教学发展中心还组织12名课程思政教学能手,成立培训团队。团队创立的课程思政教学范式独具特色、好评如潮,学生也在“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中有了新变化。2020年,该校研究生韩硕赴陕西镇巴县助力脱贫攻坚,完成半年工作后提出“我想留下来再干半年”。该校当年的毕业生中,有64%的西部学生选择留在西部建功立业。
该校教学发展中心培训办公室负责人王磊介绍,目前,中心已成立了教学实务、教育技术、有效教学、混合教学、课程思政、身心健康6个培训团队,全方位服务广大教师。此外,还聚焦高教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连续举办“教学成果申报”“金课建设”“新农科建设与农科专业认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专题研修培训活动。
“教师有什么需要,中心就提供什么支持。”王磊说。
付文婷 靳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