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4月0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记者观察

守“沪”不易 请尊重他人的善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4月08日   08 版)

    最近一周,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吃紧。3月1日以来,上海新增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病例突破7.3万例。城市封控、蔬菜等物资紧张、隔离点忙乱、快递无法正常收发等问题触动着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的神经。

    但在忙乱之中,我们也能看到普通人身上的“凡人之光”。有小区的楼组长,每天给78岁、子女外出保供的老人送两餐饭;有小区团购群的志愿者团长,每天联络资源、招呼团购,收付款、收发货全都由志愿者承担;有居委会的书记,冒着风险“哭着”允许小区里一名医护人员出小区返回工作岗位;还有一位高校教师,每天开着私家车在校园里穿梭,给没有电梯的封控楼里的学生送去一日三餐……

    对于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大多数居民都表示支持和感谢。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日常生活遭受冲击,一些问题无法马上解决,便有人对志愿者表达不满。比如,上海黄浦区某街道的社工华姐(化名)告诉记者,不少志愿者都会遭到居民的投诉,“有人投诉志愿者收垃圾不及时、送快递不及时,还有人觉得快递一到,志愿者就应该立刻去取,取不回来就要让志愿者‘下岗’。”华姐认为,社区里的志愿者多是小区里的热心居民,“又不挣钱,纯粹做好事,还要被投诉”,只会让志愿者越来越少。

    上海某医院的一名医生在疫情之下,紧急成为志愿者,从事核酸采样工作,并写起了“战疫日记”。上海浦东、浦西实施分批封控的那几天,为了赶时间出结果,他们这群志愿者每天早上4点就起床集合,5点30分就要到达核酸采样的小区。

    但在一些小区,这名医生却遇到“反正医生要等我们全都做完再走,不必着急”的居民,甚至有人坚持“一定要医生上门采样”。在一次采样过程中,核酸团队明确提出,将在下午4点30分前结束所有采样工作,但有一户居民在居委会、楼组长多次联系后仍未下楼。等到核酸团队已经收拾完装备走到小区门口了,这户居民才下楼要求采样。

    这名医生在自己的“战疫日记”中写道:“在我们上门采样时,有些人不但不感谢社区工作者,反而一顿指责、抱怨。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别人理所应当为他做的事。社区工作者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要被骂。”

    志愿者也是社区的一分子,他们在大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主动为社区提供服务,这份心意应当被看到、被尊重。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便是最大的支持。有时,由于刚刚上手、对相关工作流程不够熟悉,或是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在工作中难免会有疏漏。对此,希望居民们能够多一分理解,通过提供合理建议、帮助优化流程等方式,提升核酸检测、物资发放等工作的秩序性和效率,共同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而不是拒绝配合、一味吐槽,甚至把他人的善意视为“理所应当”。

    当然,不可否认,疫情下的上海,确实出现了一些工作态度、方法存在问题的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

    比如,上海浦东区某居民区,居委会考虑到居民购买蔬菜的需求,联系当地商超提供每份50元的“蔬菜盲盒”。但当居民收到盲盒时却发现,有些蔬菜已经变质、腐烂、发霉。居民拍摄图片后联系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询问其能否向供货商反映这一问题,却收到一句“这个问题你叫我怎么反映”。

    疫情之下,日常工作的推进确实会出现不少困难。对此,基层干部还需耐心解释,多倾听居民的呼声,想办法为居民解决问题,而不是抱着“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心态,消极应对。

    上海眼下正在全国各地的支持下全力“战疫”,还请居民朋友、基层工作人员们多些理解、多些共情,尊重他人的善意、看到别人的付出。相信在共同努力之下,这座城市一定会走出疫情阴霾,恢复往日的城市烟火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4月08日 08 版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教育是重要一环
对待超龄农民工不能“一退了之”
“与素颜和解”火了 年轻人为何总为容貌焦虑
“不随意劝返货车司机”是温情更是智慧
录取比率低于理科,该不该扩大文科招生
守“沪”不易 请尊重他人的善意
因疫推迟还房贷:让灵活的制度变通成为可能
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