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5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母亲肩上扛着的梦

孙元熊(23岁)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5月16日   07 版)

    2020年的春天注定难以忘却,回想起那段居家防疫的日子,每日与母亲的相处让我更加体会到母爱常驻心间。忍不住静而思之,忆起往事。

    从我知事的年岁开始,母亲的身影就一直忙碌于厨房、庭院、田野,每一处都有她留下的脚印和汗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在柴米油盐中寻找希望的点滴,那些无言的酸楚,某个瞬间,便会变成一个缩影。她的生活,仿佛被时间禁锢,日复一日地循环,不知疲倦。长大后,我开始模仿母亲背起生活的行囊,在多种角色的转换中,褪去往昔的稚嫩。然而,母亲一直都是母亲,忙碌的场地没有变,早起晚睡的习惯没有变,只是,很快弯了腰,白了发。

    天色微明,鸡鸣打破了村庄原有的安详、静谧,青色屋顶上的炊烟袅袅升起。厨房里又传出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我被一阵香醇的气味熏醒。大约七点钟,阵阵脚步声在耳畔回响,早起,是母亲的习惯。她轻轻推开房间的门,手中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放在桌上:“记得吃早餐,我去地里干活儿了!”母亲悄然掩门而去后,我走进厨房,电饭煲里的馒头和鸡蛋正冒着热气儿,电壶中的热水也已灌满,向我源源不断地输送爱的能量。

    在网课完成后的闲暇之余,我前往地里探望母亲,顺便带些吃的。她已经锄了六七垄,脸上的汗珠在流淌,衣服湿透了。趁母亲休息时,我接过她手中的锄头,一股蛮劲儿地向前刨。也就十多分钟,双手开始酸痛,体力明显不如以前,望着广阔无垠的地面,眼前闪现一道光晕,昏沉之感瞬间弥漫全身。母亲察觉了异样,跑过来用毛巾擦拭我额头上的汗珠,一副心疼的模样……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我深知种地是生存的根本,也相信汗水扑溅泥土,孕育着丰收的喜悦。眼前这个身材矮小、日渐消瘦,没有进过一天学校的女人,用一生的辛勤劳动,抚育子女读书是多么不容易。这一刻,我恍然明白,母亲肩上扛着的是关于我长大的梦,这场梦,柔爱之中见坚强。

    随着开学的日子临近,母亲将我闲置不用的物品装进行李箱,反复清点,生怕遗漏了什么。不一会儿,箱子塞得鼓鼓的,还多了个装满家乡特产的手提袋。母亲“宁可多带,不能浪费”的生活风格仍然没有改变。小时候,因为不懂世间冷暖,常常埋怨母亲让我携带很多东西,大到床单被褥,小到毛巾牙刷,母亲都舍不得丢弃,常常叮嘱“多带点,万一以后要用到呢!”如今的我渐渐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在她眼中,我永远是需要被照顾的孩子。

    临行前,我直视着母亲,她眼角的皱纹越来越长,黑发中又增添了几许白发。都说岁月是把锋利的雕刻刀,母亲愈发苍老的面容正是这最好的解答,它不断提醒我——母亲已不再年轻了。我心头一颤,没想到刹那芳华之间,我和母亲竟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这样的现实让我不知所措,更让我无比辛酸。

    拐角处,母亲定住了,噙着眼泪说:“路上小心点,到学校回电话。”我转身紧拥母亲,用力点了点头。走在村间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母亲挥手作别时的情景,压抑不住的泪水瞬间落下。沉默中,在缓缓行驶的列车上,母亲的身影渐行渐远。

    今夜,月色如水,如母亲手中的掌纹,圈画着她一生的柔情美丽,纹中烙刻血缘的印记,让我与母亲的距离更贴近,让爱常驻心间。

孙元熊(23岁)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5月16日 07 版

爱的代价
一句“姐姐”的重量
母亲肩上扛着的梦
爱,本就是动词(小说)
爱的亏欠(小说)
立夏之后
碎花缝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