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7月11日晚上8点42分,一阵急促的拉动铃声打破了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营区的宁静,运-9医疗救护机接令转入一等战斗值班,随时准备飞赴边疆某军用机场,转运后送边防某团危重症伤员至重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据悉,受伤战士在边疆工作期间出现高热、畏寒、腹泻等症状,连续间断发热、胸痛,经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专家组远程会诊后,诊断为感染性心脏类疾病,建议转新桥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该团参谋长、值班机长孙文武接到命令后立即整理资料,带领机组奔向运-9医疗救护机,快速做好飞行准备。
孙文武执行紧急救护任务经验丰富,2020年7月,他就曾作为机长,执行医疗救护机的首次空运后送任务,此后多次执行此类任务,成功为多名战友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尽管如此,未知条件下的拉动起飞、长航时长距离跨昼夜飞行、运送危重症伤员等多个实战内容交织展开时,对孙文武机组仍是一次较大的挑战。
“报告塔台,机组准备完毕,请下达飞行任务。”
“立即前往边疆某军用机场,转运边防某团战士至重庆江北机场。”
在向塔台明确任务内容后,机组立即展开协同分工,最大限度缩减准备时间。“预计凌晨6点抵达目标机场,这是一场硬仗,大家要打起精神!”作为党小组长的航行指令师夏鸿城在计算完航程后鼓励大家。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运-9医疗救护机飞入茫茫夜空,搭载医疗救护队员奔赴目的地。
“油门0°,解除限动。”7月12日早晨6点06分,在孙文武的指挥调配下,运-9医疗救护机平稳降落在边疆某军用机场。放轮挡、插电源、架舷梯……机务官兵紧张有序地对战鹰展开地面“体检”。此时,发动机外部仍热气腾腾,空中机械师莫立辉二话不说攀上舷梯进行检查。坐在舱内的机组成员很快注意到,闪着警示灯的救护车向他们飞驰而来。顾不上整夜飞行的疲惫,机组成员立即投入到飞行准备中。
电源车、加油车等各种保障车辆来回穿梭,机组成员默契配合,十几分钟后就完成再次出动准备,并迅速配合医疗队员转运伤员登机。
“情况紧急,伤员病情已经开始恶化,××号飞机申请直飞重庆航线!”在再次出动准备过程中,夏鸿城向航管部门申请特殊航线,尽最大可能减少飞行时间。
“可以起飞!”很快,运-9医疗救护机起飞升空,奔赴重庆新桥医院。驾驶舱内,孙文武紧握操纵杆,提醒机组成员平稳驾驶,尽可能减少飞机颠簸给伤病员带来的影响。
飞机飞行一段时间后,航线需穿越雷暴区域,雷达显示屏一片暴红,气象条件较为恶劣,不时有闪电划破天空。
“医疗救护机是救命的飞机,不仅要飞得快,还要飞得稳。”机组成员同心协力,用精细的操作抵消天气对飞机姿态的影响,调控安全高度和速度,全程打开雷达机动,一点点绕开雷暴、颠簸气流。尽管天空飘着小雨,但飞行依旧平稳。
在驾驶舱机组与天气“战斗”的同时,后舱也在经历着另一场“战斗”。“病人呼吸频率突然下降!”受气流影响,气压发生变化,机舱内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在樊博医生的指挥下,空运医疗队员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吸氧、静脉注射、补液等措施。两分钟后,伤病员情况恢复正常,而医疗队员们的额头上已沁出汗珠。
中午12点41分,运-9医疗救护机抵达重庆江北机场,早已等候在此的陆军军医大学医护人员迅速将伤病员转送至新桥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据悉,入院当天,该伤员便顺利进行了手术。经过近1周治疗后,这名战士的病情已经好转,新桥医院多名专家为其进行了康复治疗。
远距离、长航时精准转运医疗后送,是一支强国空军的“标配”。据了解,运-9医疗救护机作为专用医疗飞机,机上搭载先进医疗设备,具备空运后送、机上救护、地面模块展开等能力。列装以来便担负三等战斗值班,先后赴边疆、高原、海岛、戈壁等交通欠发达地区,转运伤员数十名,为挽救战友生命搭建了空中快速通道,被誉为“云端医院”。
李超 克嘉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