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8月25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温暖的baobao

一个盲人修理师是如何成为乡村榜样的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隆红霞 李妍妍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8月25日   03 版)

    虽然双眼看不见东西,可凡是家电,残疾人包松科都能修好。在甘肃岷县农村,36岁的盲人包松科成了家电维修“高手”,被传成了一段佳话。

    包松科是视力二级残疾人,从小就待在农村的家里,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和读书。随着年岁增长,包松科也面临生活的压力。18岁时,他学会了吹唢呐,从此便辗转于岷县的十里八乡,在“白事”上作专业“吹手”,生活也勉强有了着落。

    然而,“白事”并不常有。没唢呐吹的日子,包松科就闲在家里。家里有台老式收音机,包松科经常听收音机打发时间。可老旧的收音机时好时坏,为了能顺利地收听,包松科索性开始琢磨,拆了装,装了拆……如此反反复复,硬是将收音机的零件构成摸了个透。

    “吹唢呐是为了生存,修理才是我的兴趣所在。”包松科修理收音机小有成就,便喜欢上了研究家用电器,谁家电器出了问题,他都要凑过去跟着“研究”一番。到后来,他甚至自掏腰包买好配件,免费帮忙更换。渐渐地,他能修理的电器种类越来越多,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

    “申都乡那边电动车很多,你这修理的手艺刚好派上用场,不如去开个修理部。”朋友的一句话点醒了“兼职维修”的包松科,和妻子张兰召一合计,两人当即就带着为数不多的家当前往附近的申都乡。自此,“唢呐手”包松科副业成了主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申都乡,包松科为人宽厚谦和,谁家有电器需要修,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能腾出空,都会及时修理,不论是上门服务,还是下班后需要连夜加班,他都二话不说,直到完全修好。修了3年电器,包松科的手艺愈发精进,在周边也小有名气。考虑到茶埠镇人口多、市场大,离县城又近,购买配件也更加方便,夫妻俩就又将店搬到了茶埠镇。

    搬来时恰逢春耕,新店的招牌还没来得及挂出去,维修业务就接踵而来。春耕期间农业机械使用频率高,维修量自然大,连续一个多月,周边农村出了问题的旋耕机、拖拉机等农机农具就不断送上门来,夫妻俩白天修农具,夜晚归置家当,忙得不可开交。

    新维修店开在茶埠镇树扎村的“T”字路口,蓝底白字的“松科维修部”招牌在街口分外显眼。夏日午后,鸟雀热得没了声息,聚在一起聊天的老汉们也把据点挪到了“松科修理部”的隔壁阴凉处,一群人盯着正在忙碌的松科,偶尔发出一两声赞叹。此刻,寂静的小村子里,松科修理部成了唯一的“闹市”。

    包松科对此仿佛早就习以为常,他好像听不见似的,只顾埋头专心鼓捣旧电动车的电器元件,灵巧的双手在电瓶上不停摸索,一旁的语音数字万用表机械地报出“电压0.010伏”的提示音。

    “改锥……”包松科这边话音还未落下,妻子就指挥着女儿去取工具了。“我是他的眼睛,他是我的腿。”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腿脚不便的张兰召说,包松科看不见,家里的一应事务都由她操持,采购零配件也是她的任务。

    包松科的修理部店面不大,却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堆放着旋耕机、摩托车、电冰箱等大物件外,还摆放着鼓风机、电水壶、电饭锅。小家电修起来费时费力又不挣钱,一些维修店都不愿意接,但他来者不拒,总是想方设法让这些老物件“复活”。包松科心里清楚,来修这些家电的家庭一般都不富裕,所以有时象征性地收个十来块钱,有时索性分文不收。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由于身体原因,维修部必须的搬、扛、抬、放等基础操作,包松科夫妇都没法完成,全仰仗乡亲们帮忙。一直受助于人,就总觉心有歉疚,包松科便给自己定下了独特的“生意经”:孤寡老人、困难家庭、残疾人等前来维修,一律免费;难度不大的小物件就权当练手,也不收钱。

    “别人都是一搬家,生意就得回落,我的维修店搬了好几次,每搬一次,顾客都在增加,生意也越来越好。”这样的好事,包松科自己着实没有料到,可身边的人都知道,包松科心灵手巧人善良,一定会越做越好。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也许是早年间在白事上吹唢呐,听多了生死离合,也更明白人生的珍贵,如今的包松科,活得很用力、很认真,而他全然不知,自己早已成了身边人的榜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隆红霞 李妍妍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8月25日 03 版

数字经济下的这届青年
田埂上的音乐梦想
一个盲人修理师是如何成为乡村榜样的
微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