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推荐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一起分过月饼的,都是亲人

应昕宸(26岁)南京大学戏剧系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9月19日   07 版)

    忽地又是一年了。临近中秋,皓月当空,依照旧时规矩,便是睹物思人。可真正慢下来,又是一阵惶然,头脑空空。

    偶尔,我会想起古老的夸父,他奔跑时亢奋、决绝的样子,是否由心而发,是否有过相似的“发烧”,是否也感到一阵阵干涸。

    在夜色中疾走的人,也会找个有空的下午,坐在湖边看野草、浮萍、水波,时而庸庸碌碌,时而无所事事。想做个闲人,总是奢望。

    但,身处家乡的父亲却不受这些琐事所扰。在这座江南小城中,当地人生来具备了顾家的基因。每逢周末,他会开着车,向着老路,朝着祖父家驶去。父亲大概很少去想“团圆”“团聚”之类的词,只是想着他的父母年岁渐长,得常去看顾。包括父亲的兄姐们,也是如此。周末相聚,自然而然,被固定了下来。聚会,与中秋无关,但逢此佳节,更添了道筹码。

    而老人家也不会说一些文绉绉的话。放假了,儿子来了,他们的脚下忙了,但脸上乐了。祖父母都是九十多岁高龄的人,身子还蛮健朗,祖父的旧自行车也未退休。大清早,单车轮在乡间小道上滚过,太阳升高了,车篮子载满了菜肴归来。

    中秋前夕,公路上车流量猛增,外地车牌忽地多了,在外奔波的游子回来了。佳节一年一度,老人更是重视。按照台州当地风俗,桌上少不了老鸭煨芋头。这道菜有着时间的风味,火候到了,鸭肉鲜美,芋头软糯,吸饱了汤汁,长辈们轻轻一抿,它就化了。除此之外,还得上一道家烧大黄鱼,此鱼来自本地的大陈海域,肉质细嫩,读音吉利,长辈最是喜爱。过去,节假日才上的大菜,如今,吃上这些菜也变得随意许多。

    当然,祖父母也会在这一天破例吃月饼。早几年他们牙口还好,就会一块坐着,聊天、喝茶、分食月饼。月饼也分成不同款式,广式、苏式、滇式,不同的亲人看望老人,顺手提一袋。大小也迥异,有时不过掌心大小,有时却堪比6寸蛋糕。口味自不必说了,常规的莲蓉蛋黄、五仁火腿、榨菜鲜肉、流心奶黄……但这都并不是重点,主要图的不就是月饼外观喜气?天上明月,手中月饼,儿孙团圆,老人看了高兴。

    而月饼其实是不适合老年人食用的,油脂多,热量高,易引发高血糖。更何况,新式甜品日新月异,在这个翻篇即忘的年代,年轻人对这种老旧糕点也不大热衷,我们几个小辈分吃一会,就停下手中的动作,显得有些百无聊赖。不过逢此佳节,谁也不会说扫兴的话,只是看着老人掰下一角,放入口中,微眯着眼,缓慢地咀嚼,仿佛吃一块少一块似的。

    这幅景象是沉静的,天地忽然失语,一枝梨花,被圈在黑树林中。

    于是,细细旁观身旁的老人,沿着一些岁月之痕,捕捉到血脉之前的源头,也照见了自己的未来。一瞬间,“流失”这个词突然闯入。皮肉在流失,记忆在流失……凡间种种,都在流失。唯有一些仪式在文明中扎根下来。

    切大月饼的时刻是神圣的。凡人手中的刀被赋予了新的意味,神借人之手,团圆,再分圆。这一刻的静默,目光追随着那把刀,和它划出的弧度。在场之人,人人有份。人们或许已经忘了月饼的口味,但会记得这一刻的静默。

    此时,人,从,众,形影交叠。从远古而来,人类都是渺小的,只有群体间流通的暖气,才成了呵护的屏障。

    一起分过月饼的,都是亲人,这也就完成了古老的仪式。

    老人说,过去也不是常能吃上月饼的。但每逢中秋,也会做些圆形糕饼,哪怕不带馅,一家人也要聚在一起吃。

    围坐在旧式院子里分饼,柔和的月光落在月饼上。神对人的祝福,就在此刻。

    在中秋,一块小小的饼,沟通了天上、人间,串联了古代、今朝。

    在中秋,即便不吃月饼,只是随意躺在月光下,天涯此时,也是自在。

应昕宸(26岁)南京大学戏剧系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9月19日 07 版

人间至味是团圆
一起分过月饼的,都是亲人
明天的月亮更圆
趁着月圆,回家
秋半月团圆
乡愁和团圆时的甜蜜
“吃饭别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