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团圆高树影”,秋风提着裙裾走来,盈香满怀,忽忆起儿时的一方天地,总有一轮圆月照满天。
4岁那年,幼儿园的期末会演,我被老师选上了。老师教我唱:“喜得今日身荣贵,金花斜插纱帽上。”我唱得铿锵有力,穿上红色的状元服,神采奕奕。戏服上面采用潮绣,龙飞腾跃,气势如虹,一针一线,都是智慧的结晶。潮剧华丽的唱词让人动容,戏剧是美的传承,让人心生愉悦。这场戏是状元回乡,昔日妻子不顾一切辅助丈夫进京赴考,丈夫取得佳绩衣锦还乡,不忘恩情。当时的我读懂其中的含义,回家就是最好的团圆。挥动衣袖间,如翩跹的蝶,带着几丝神韵,几分欢悦的心情,我们一唱一和,把这场团圆戏演绎得惟妙惟肖。家长们评价说:“演技虽稚嫩,但句句唱词都饱含深情,好样的。”但愿前程似锦,恰如水中滴落的露珠,泛起圆轮,美好相伴。
6岁那年,阿嬷教我做饼。呼哧呼哧,我搬来了石臼,阿嬷把茶叶倒进来,我拎起石锤,用力研磨成粉,接着过纱网,扭一扭腰,茶末纷纷落入盆子。接着,绿豆泥加入茶粉揉均匀,切小块。接着包稣,我模仿阿嬷的手艺,用小木棍擀皮,按压间传递对食物的心声,左手慢慢转圈,像把玩核桃一样乐趣繁多,边转边捏,做好压扁。时光从指缝中流逝,取来印章,盖上“团圆”二字。烤好的茶饼,如胭脂盒,淡淡的鹅黄色,深深揉进了素色的乡愁。有蜜兰香茶叶的馨香,也有豆沙的甜润。入口,烫嘴味最佳,皮很酥脆,沁香萦心,氤氲着故园的风味。“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阿嬷说,留着中秋家人回来团聚,一家人赏月再吃,我乐得梨窝浅浅。
8岁那年,正值中秋节,潮汕有祭拜月亮的习俗。我在邻居婆婆那里学会折仙桃,一会儿工夫,一张金色的纸张,变戏法似的有了立体的效果。看之,不禁想一口吞下。折菠萝也是我的拿手好戏,每张纸折成花瓣大小,一个菠萝得用几千个三角形套起来,金光闪闪,倒像个仙人球。到了夜里,我帮母亲摆好八仙桌,摆上月饼、当季水果拼盘,果鲜,花艳,月明,目不暇接。一根大香点燃,播放起音乐,是团圆动听的旋律。月色清辉布满故乡,眼前闪过回忆里每一帧诗意,我们双手合十,祈求月娘,寄托美好的理想。童稚们喜欢热闹,挨家挨户欣赏各具特色的供品。“百果名繁多种类,家家供献胜红绫”,有的人家摆上花篮,用菠萝折法做了纸龙,盘旋在纸柱子上,寄语吉祥,别有一番风味。街道上,桌子前,月灯下,人来人往,像赶集似的。驻足,拍照,说笑,一场美学盛宴尽收眼底。月光是曼妙温婉的手,抚摸着孩童的笑靥;团圆是秋风的主意,人间温情永在。
日子乘坐着月儿船,飞逝中映照了青葱岁月。
转眼工作几年,“等闲放出中秋月,并与春灯一夜明”,在这月圆之际,与台湾的亲人视频,共赏团圆月。在台湾也有赏月的习俗,吃柚子,因谐音有“保佑”的意思;吃菜头,寓意“好彩头”。文化的传承,饼甜情意浓,视频里送上美好的祝福,两岸一家亲,光阴冲不淡亲情,耳畔回响起熟悉的乡音。
采玉露,数秋光,桂花苒。但愿人如天上月,三五团圆,年年有今朝,听花草弹奏光阴的编钟,心喜,心欢,如愿。
张海瑜(27岁)广东汕头市龙湖区立才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