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尼山,青年声音从这里传向世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0月20日   05 版)

    尼山世界青年论坛的对话沙龙环节。团山东省委供图

    8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代表、媒体记者现场参加尼山世界青年论坛活动。团山东省委供图

    这是一扇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一条广泛凝聚人类文明共识的重要纽带。从2010年首次在山东省创办至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已走过12个春秋。相比于往届,2022年的论坛因“尼山世界青年论坛”的首次设置,将青年命运与文明发展紧紧连结在一起。

    面对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差异,当代中国青年当如何自处并学会倾听不同声音?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青年又当如何传承和发扬?新时代要想赢得青年、引领青年,传统文化转型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有交锋,有碰撞,有对话,有包容——这正是由团山东省委等单位主办、团济宁市委承办的尼山世界青年论坛的魅力。越来越多的各国青年在这里追寻答案,贡献智慧;也正是从这里,青年声音开始传向世界,响彻更辽远的未来。

    将文化自信刻入世界文明版图

    文明交流与发展,需要顺时应势、不断推陈出新,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发出中国声音,对更好地促进世界文明合作与交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一点,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深有体会。

    2013年,我国第一次把课堂搬上了太空,王亚平两次飞天,三次太空授课,作为“太空教师”与青少年分享科学的乐趣、播撒文明的种子。她和同事们不仅持续推动了中国青少年踊跃学习、探索航空航天知识,同时也激发带动了全球青少年对太空的向往。

    “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世界文明传承创新离不开青年的参与。”9月26日下午举办的尼山世界青年论坛上,王亚平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主旨发言时说。

    王亚平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坚定文化自信,承担使命责任,争当中华文明永恒发展的传承者、创新者,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始终坚守中华优秀文化的根和魂。要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在古老新潮碰撞、东西文化融合中推进中华文明焕发新气象。”

    同时,她呼吁更多青年争当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者、推动者,携手世界各国青年投身世界文明对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秉持包容心态和广阔视野,在交流互鉴中增进了解、取长补短,为世界文明传承创新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对“文化自信”的内涵,中国政法大学思政研究所副教授郭继承别有一番见解。在当前“青年都在网上”的信息化时代,郭继承凭借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赢得不少年轻粉丝,其主讲的《自信中国说》《国运线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等课程点赞量超千万。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营养和浸润,养出了一个中国人才有的内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他的心灵世界”,而这也是当代青年持有文化自信的根。

    郭继承举例,近代以来诸多中国的知识分子远赴海外求学,心里永远有祖国,他们或选择科技救国,或选择实业救国,以种种方式爱着自己的国家、回报自己的国家。“究其根源,其中之一,就是中华文化养出了他们内在的精神标识,养出了他的中国心,烙下的中国印,铸就了他的中国魂”。

    放眼世界潮流,当下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已是趋势。

    在广州上过学,也在澳门上过学,而本科、硕士均在美国完成——这样的多元文化背景,让山东省青联委员、澳门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横琴跨境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运贤更多了思考的厚度。

    “当我接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就在思考,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有一个核心的动力、核心的根源,就是中西方文化交融在澳门实现了,既保留了东方优秀的文化资源,同时也融入了西方文化带来的创新进步。我认为澳门的‘一国两制’取得成功是有这个原因的。”周运贤说。

    在曲阜师范大学中国史博士研究生杨素花眼中,“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传统文明互鉴的过程中,我们青年群体必须踊跃参与其中,唤醒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在多元文化背景当中树立文化自信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青年应有姿态:亲古不泥古

    据统计,到2017年年底,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800多个,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达155个。我国已在世界82个国家设有96个使领馆文化处(组),在海外建立了7个中国文化中心、140多所孔子学院、20个驻外旅游机构,面向海外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品牌效应的对外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和助力国际旅游的重要载体。

    “当今世界,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一日千里,作为接受新生事物快的新一代大国青年,必须勇担文化使者的责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貌,不断拉近世界各国青年的距离,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说。

    多元文明激荡,多样制度并存,多样性方兴未艾——当今世界如此背景下,新时代中国青年履行好文化使者和文化交流生力军的责任,显然并非易事。

    对此,杨素花认为,青年不应只做观望者和成果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持有亲古而不泥古的姿态。

    杨素花看来,亲古即关注历史叙事,对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历史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但同时又不泥古,“我们投身‘两创’实践,沧海桑田是历史常态,与时俱进才是文化生命,我们要有青年的担当和使命,充分利用媒介感知像非遗、民俗等,立体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精髓,并对外来文化保持积极和开放的态度,具备转化力和包容力”。

    作为传统文化领域的学生,杨素花的研究方向是孔府档案和明清社会文化。她希望自己能够以孔府档案为依托,致力于挖掘中华传统历史文化遗产的精髓,发挥其资政济世的现实功能,从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转型发展中赢得青年

    作为一名80后澳门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周运贤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创业路——“传统文化时尚化”,即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融入创业全程和国际贸易事业中。

    周运贤回忆说:“最初到横琴创业时,我们要考虑找什么样的优势去跟内地的公司竞争,去实现发展。像全国有132个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的城市一样,我们要如何到这些城市去立足,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

    最终,他带领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年轻的创业团队将产自湖北的绿松石精心设计包装,并同北京一个设计国礼的团队合作,设计的产品收获不少好评。对此,周运贤感慨“传统文化时尚化大有商机”。

    面对最活跃、最具创新活力的青年群体,传统文化的转型发展同样迫在眉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想赢得青年、赢得人民,一定要在引领青年成长发展,让青年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让青年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方面作出重大的贡献。”郭继承说。

    他认为,青年可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应对成长发展、解决婚姻婚恋等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良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要在让青年过得好、过得快乐、过得幸福、过得有成就、过得有意义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如果真能做到这一条,我相信谁帮助了青年,谁就会赢得青年”。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文史哲》国际版执行主编孟巍隆是一位定居中国多年的美籍专家,他笑言自己“已经做了20多年中国文化的观察者”。站在西方人的视角,他建议,向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思想时,应持更加平和的姿态,“我们不得不承认,世上所有的思想、学派和哲学,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儒家思想也是这样,今天的继承者要做到批判性地继承、选择性地继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0月20日 05 版

尼山,青年声音从这里传向世界
湖北咸宁“护苗”行动呵护少年儿童
象山:“青年与海”激情碰撞 开辟发展新路径
中国石油 前进中的“东方物探创新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