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2月01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贸易保护或将引发美欧“补贴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2月01日   09 版)

    对瑞典电池制造商诺斯伏特而言,在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德国建立锂电池工厂,本来是不用过脑子就能作出决定的双赢之举。但最近,诺斯伏特的目光却从欧洲转向了北美。该公司CEO彼得·卡尔森对路透社表示,如果在美国建立锂电池工厂,诺斯伏特可获得高达8.36亿美元的美国政府补贴。

    今年8月签署、将在明年1月生效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离开欧洲,迁往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中止了在德国新建电池工厂的计划,全球最大钢铁制造商阿塞洛米塔尔集团关闭了在德国的部分业务。其他制造企业高管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一项调查显示,计划扩大对美投资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计划扩大对欧投资的企业,尤其是在汽车领域。

    《通胀削减法案》通篇未提“补贴”一词,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该法案违反了世贸组织(WTO)规则,其实质是一种具有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根据该法案,美国联邦政府将为绿色投资和绿色消费提供高达3690亿美元的补贴,但前提是,电动汽车必须在北美进行组装,电池生产所用的关键矿物质必须部分来自美国或美国的自贸伙伴。

    作为美国的“盟友”,欧洲除了承担因俄乌冲突造成的能源价格上涨,如今又要面临欧洲工业被掏空之忧。欧洲批评道,此法案旨在将华盛顿打造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却让欧洲付出代价。欧洲将《通胀削减法案》戏称为“购买美国法案”,并扬言要提出与之竞争的“购买欧洲法案”。

    一场跨大西洋的外交风波,大有升级为“补贴战争”之势。

    欧洲是美国的“盟友”还是“对手”?

    路透社指出,德国和法国是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最大的受害者——美国是德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主要出口市场;法国虽然不是向美国出口汽车的主要国家,但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将受到影响。

    对以技术为增长动力、以出口为经济支柱的德国而言,《通胀削减法案》造成的损失尤其惨重。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对德国《商报》表示,科技创新是帮助欧洲走出能源危机的关键,而《通胀消减法案》将导致欧洲“错失下一轮技术创新变革的机会”。德国执政党社会民主党领袖拉尔斯·克林贝尔对路透社表示,工业岗位可能“从德国和欧洲本土消失”。

    法国从一开始就主张对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采取强硬措施,但德国经济严重依赖出口,要痛下决心跟美国翻脸并非易事。11月初,德国政府发言人再次呼吁欧盟重启与华盛顿的自贸谈判,但华盛顿与欧盟都不买账。美国“政治”新闻网指出,上一次试图达成自贸协定的努力——《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谈判,在经历了3年的痛苦谈判后宣告破裂,既遭到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的反对,又引发了欧盟国家对于向美国开放市场后“被拉垮”的担忧。这一次重启欧美自贸谈判的呼吁,同样无疾而终。

    另一个方案是双方成立联合工作组,跟美国讨价还价。根据美方规定,在北美地区进行组装的电动汽车都有资格获得补贴,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因此,欧盟希望自己也能获得与加墨两国相同的待遇。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刘卫东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指出,对于美国而言,欧盟与墨西哥和加拿大绝不能相提并论,其原因有二。其一,墨西哥和加拿大跟美国直接接壤,长期以来都是睦邻关系,美国对这两国一直采取特殊政策。历史上多位美国总统就职之后的首访国家都是这两个邻国,但欧洲国家与美国之间还隔着大西洋,距离更加遥远。其二,墨西哥和加拿大经济体量较小,与美国经济的互补性也较强。美国同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往来的时候,即便有额外关照,对美国自身造成的损失也是有限的,何况《通胀消减法案》对美国自身利益也构不成伤害。相比之下,欧洲与美国的竞争性更强,所以美国不可能像对待邻国一样对待欧洲。

    德法对美贸易保护主义宣战

    11月30日至12月2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对美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并与拜登总统会晤。12月5日,美国-欧盟贸易技术理事会(TTC)也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届时美欧将就《通胀削减法案》及有关事宜进行商讨。

    刘卫东认为,法美高层会晤并不能对《通胀削减法案》的实施产生影响,因为法案已经通过美国参众两院的批准,经总统拜登签署后成为正式立法,已经没有协商的余地。在马克龙访美期间,拜登或将围绕《通胀削减法案》问题作出避重就轻的解释,强调该法案并不会对欧洲利益造成很大影响,并劝说法国着眼于长远,不要纠结于当前。

    种种迹象也印证了刘卫东的这一观点。一方面,美国拒绝接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帽子,并反驳称欧洲的政策也构成了不公平的贸易壁垒,包括鼓励发展云计算产业、与谷歌和亚马逊等美国公司竞争等。美国财长耶伦也表示,虽然美国将“考虑盟友的关切”,但“法律就是法律”。

    在刘卫东看来,美国之所以不顾盟友诉求,执意推行《通胀削减法案》,背后还是“美国优先”思想作祟。如今美国国内面临种种问题,在中期选举之前通过《通胀削减法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选民对执政党的支持。拜登政府虽然不像特朗普那样大张旗鼓地宣传“美国优先”,但其国内政策大多还是在奉行这一理念。所以,虽然《通胀削减法案》的本意是为了满足本国利益,却产生了伤害盟国利益的副作用。

    美国无动于衷的态度激起了欧洲的愤怒,也使得德国的天平开始向远离美国的一端倾斜。11月22日,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和法国总理勒梅尔发表联合声明称:“我们呼吁欧盟制定一项产业政策,以使我们的企业能在全球竞争中茁壮成长”“我们希望与欧盟密切配合,以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挑战”。

    分析人士注意到,尽管该声明避免直接使用“补贴”一词,但它提到“必须探索产业政策,建立促进技术转化的欧洲平台,防止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声明还呼吁欧盟委员会加快节奏,通过“欧盟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为企业提供补贴——该项目2021年12月启动,是基于欧洲共同利益的大型国家援助项目。“政治”新闻网指出,这一声明标志着柏林和巴黎开始结成新的产业政策联盟,意味着欧洲在应对美国不正当竞争给本土造成伤害的反制措施开始升级。

    欧美贸易裂痕可能向政治领域蔓延

    欧洲议会贸易委员会主席伯恩德·朗格日前表示,如果欧美之间不能达成协议,欧盟可能采取两种应对措施——一是向世贸组织(WTO)对美国提起诉讼,二是通过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措施报复美国的“歧视性补贴”。

    就“方案一”而言,分析人士认为,欧盟胜诉的几率并不大。“欧洲新闻网”指出,WTO的诸多规定已经难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但推动WTO改革的行动已经多年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美国或多或少地摒弃了以WTO为代表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转而通过双边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将此事诉诸世贸组织,很可能是“死路一条”。而且,向WTO提出“象征性抗议”,也可能推动目前的欧美“口水仗”滑向失控的“关税战”。目前欧洲经济每况愈下,无力再额外承担这样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讨论“补贴战”方案,即“撕毁自由贸易规则手册,在华盛顿主导的游戏中与之抗衡,将国家资金投入欧洲工业,在光伏板、电池和氢气等行业扶持本土绿色产业的领头羊”。

    马克龙曾在电视讲话中公开表示,法国将推动“购买欧洲法案”,以对抗美国的“购买美国法案”。“我们必须像美国人那样出台(支持人们)购买欧洲产品的法案,我们必须为欧洲制造商保留(财政补贴)”“美国在保护自己的产业,而欧洲则太过开放”。尽管德国总理朔尔茨并未明确表示支持马克龙的方案,但他也表示,如果欧盟面临不公平竞争或投资损失,欧盟可能不得不以税收减免和国家补贴等手段来回击美国。

    刘卫东认为,一旦美欧之间发生“补贴战”,美国继续一味坚持“美国优先”,宁愿降低效率也要首先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安全,那么,欧洲就得坚持“欧洲优先”。其结果是切断业已成熟的全球贸易链条,或将进一步加剧供应链紧张和对抗。这不符合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产业分工,将推升各国生产成本上涨,破坏全球贸易体系的格局。

    美欧之间的贸易对抗,还将对双方的政治关系造成影响,导致双方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产生更多分歧,如对华态度、对俄乌冲突的态度等。刘卫东认为,如果欧洲意识到美国只维护自身利益、无法回应欧洲的利益诉求,“唯美国马首是瞻”并不能给欧洲带来任何好处,那么,欧美之间的裂痕,将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继续蔓延。

    本报北京11月3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01日 09 版

米歇尔来中国谈合作 马克龙去美国讨公平
贸易保护或将引发美欧“补贴战”
岸田内阁:暂无翻船之虞 并非高枕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