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时光流转中,我看到你奔跑的身影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12月31日   T13 版)

    视觉中国供图

    高原哨所飞雪中国旗升起红似血

    易境均 (边防军人)

    一月

    2022年第一天,我们连在驻地附近海拔最高、最有代表性的高地上,升旗。国旗在飞扬雪片的映衬下,红似心头热血。

    ---------------

    新年升旗的地方选在哪儿?连队里悄无声息地争论着。有人说,就在营区门口的空地上意思一下,理由是天寒地冻。有人说,应该爬上驻地附近海拔最高、最有代表性的高地——因为那是一年中最具仪式感的时刻之一,不能轻率。

    最终,“高地方案”获得了优胜。这是连队中理想情怀又一次不假思索地胜利。

    筹谋良久,借来一把银色的小烧水壶,把箱底压了数月的红旗取出,来回熨了几遍,直至鲜亮平展,谁看了都觉得利索。

    升旗前夜,刚刚入营一个月的列兵在板房里忽然问起来:“万一今晚下雪怎么办?”班长猛抬头,顿了顿,淡淡说道:“这地方半年多没降水了。”

    然而,竟真的下雪了。在年轮交替的午夜时分,天降鹅毛,干涸生硬的高原荒野换了清白的新装。这正是我们值得用一生来敬畏的高原天气。

    白雪点缀的月光之下,一班一班的哨兵交换了惊喜交加的心情。黎明将尽,雪未停。一声哨响,不多时,全连穿着大衣,头戴棉帽,列队完毕。隐藏在防寒面罩下的神情,既含雪天出行的激动,也有执行升旗任务时特有的兴奋。

    选了人高马大的战士,充当队伍前骄傲的旗手。他戴着厚厚的棉毡手套,从连长手中接过旗杆,轻轻一挥,队伍便跟随前行。

    天未亮,雪光甚明,向山体仰望,是一整面壮阔的白。目的地与营区地面相对高差300余米,为了在上面搭建哨位,连队耗时半月修了“之”字形的山路,曲曲折折十五道弯。此时被雪覆住了。但几乎不需要寻找,旗手便带大家踏上了那条山路。

    官兵们迈着沉重均匀的步伐缓缓攀登,棕绒硬皮革底的防寒靴踏在新雪上,发出锐利爽脆的声响。“之”字形山路也逐渐被一长串脚印重新描画了出来。

    终于登顶,长长舒气,有两人跃出队伍,在不远处俯身拨开一处积雪,露出一小尊黝黑的石塔。“这里是最高点了。”于是旗手上前将旗杆笔直地扎进石缝中,轻轻掸下旗面上附着的雪花。又有一人从背上卸下便携的音箱,低头调试。

    一切事毕,人集中在国旗四周,简单整理队形。风雪声中,《义勇军进行曲》昂扬奏起。国旗在飞扬雪片的映衬下,红似心头热血。

    太阳尚未升起,风紧雪骤,更添了少许悲壮。四野笼罩在灰白色的雪雾中,看不真切。但战士们全然知晓,哪个方向是一条结冰的大河,哪个地带藏有一条狭仄的通道,从这里向远方望去,有三座巍峨神圣的雪峰。这些全都是祖国疆土。

    下山时,脚步欢畅,聊到过去在营区驻地的新年升旗仪式,不似今天这般“浅陋”,要数千人整装列队,结成毫无破绽的方阵。从顶上向下看,大概只看得到几千个圆圆的头盔。且因天气极冷,在头盔附近不断冒出滚滚白气。使人想到刚出锅的大馒头,在蒸笼上整齐摆放,白胖,雀跃,蒸腾着人间最质朴的希望与快乐。

    一路回到营地房间里,连队把官兵聚在一起,展望新年。上等兵莫迪被点名发言,他一本正经地说,过去一年在炊事班工作,把开坦克的技艺荒废了,今年要把两项工作兼顾好才行。其实,他从吃早饭时就一直惦念着,怎样把麻蓉包和豆沙卷心糕点做得又快又好,一次够一百多人吃。

    下士高昌昌站起来说,自己今年要练好体能,不再拖连队的后腿。如果不是这样正式的场合,他心里想说的是:今年一定要从任班长那里学到调电视的本领。上个月看球赛,任班长拿着一个指南针,晃晃脑袋动动手指,指挥他把“卫星锅”前挪后挪,左转右转,球赛转播不知怎的就被调出来了!简直帅极了!

    没关系,无论是嘴上说的,还是心里想的,只要新年升旗仪式能够给大家带来干事的信心与决心,就足够了。

    官兵们都是唯物主义的拥趸,明白一切成就和改变都要靠实打实的付出与努力。可是,深夜时分,在哨位上看见流星划过,都会下意识许愿,希望这轻灵的宇宙尘埃,分走一些人间的重担,带来新一年的希望与精彩。

    ===============

    迎接竞技体育朝圣者跋涉后归真返璞

    梁璇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二月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我有幸站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迎接着每个竞技体育朝圣者长途跋涉后的归真返璞。

    ---------------

    当了9年的体育记者,我最熟悉的就是赛场。但在2022年年初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置身张家口赛区零下20多摄氏度的雪地中,我遇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为窥其貌,我在防疫闭环内待了63天。

    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围绕雪展开。崇礼的雪,弥山亘野,暖阳改不掉它的冷傲,劲风助它声势浩大,它把一切盖得厚厚实实,藏起了路面的凸起、模糊了明晰的方向。

    1月25日,我在“小年”这天正式进入崇礼的闭环,第一件事就是在蹒跚中找平衡,一步一步踩出条路来。我想去赛场看看,但越接近赛场,越觉得自己笨拙,因为目之所及,都是在雪地上飞驰的人,他们自如地把滑雪板往地上一扔,脚一蹬,戴上耳机,呲溜溜地就驭雪而下了。而驭雪的人不全是运动员,也包括志愿者、赛事保障人员等等。全副武装下,遑论身份,性别、年龄、国籍都难分辨,可单看雪面上划出的一条条轻盈曲线,已足够作为活力与年轻的象征。

    季羡林先生曾写过哥廷根城的冬天,“等到冬天一转入春天,生命活力没有什么覆盖了,于是就彰明昭著地腾跃于天地之间了。”春天真的来了,2月4日,立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场地中央那枚嵌住火炬的蓝色雪花,睹始知终,见证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全面突破和成长。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都取得了历史最佳战绩。其中,北京冬奥会的9枚金牌中,冰上、雪上项目分别占4枚和5枚,“冰强雪弱”褪进了历史。

    雪上项目的高光从苏翊鸣的横空出世和谷爱凌的众望所归开始。00后的少男少女,用时间、伤病、热爱和雪花达成默契,换来体验鸟类的视野以及片刻腾空的自由,这是他们滑雪的初心,也是坚持的理由。

    作为年轻一代运动员的代表,他们在赛场上个性张扬,敢于亮出从未在正赛中尝试过的极限“大招”;在赛场下自信从容,面对各国媒体,不停切换着中英文,重复讲述着朴素的“成功之道”:“我能拿金牌是因为真正热爱这项运动,我没有一味苦练,喜欢就不会感到辛苦,我不是要赢别人,我是要赢自己。”

    他们解构了传统运动员孤注一掷的悲壮,把包金揽银当作挑战自我后的奖励,并非走上赛场的唯一目的。他们是会为对手的突破喝彩的人,这一点几乎是所有滑雪运动员的共性,实际上,在崇礼云顶滑雪公园赛场很少见到眼泪,摔了、磕了、输了……运动员一瞬间的沮丧和怒吼几乎都留在了赛道的白雪之上,可一旦站起来面对镜头,很多选手都会露出微笑。

    后生可畏,前浪耀眼。闭环内的第21天,十多位中国记者在零下27摄氏度的雪夜站了1个多小时,等待冠军徐梦桃。大家相看泪眼,无人离场,因为这个冠军,中国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等了16年,而32岁的徐梦桃已经道尽了沧桑——她从事空中技巧项目已经20年,历经14个赛季和70站世界杯,4次膝盖手术,半月板被切除70%,她拿过这个项目除了冬奥金牌之外的所有冠军,直到第四次出战冬奥,才终于成就大满贯。

    问鼎本应在前夜,可崇礼下了一场暴雪,把两天的赛程压缩到一天。当我们都在为徐梦桃的体能担忧时,她早已想好了应对方案,“我过去的每一天,都在不断预演今天。”因此,当她腾空翻转后稳稳落地,不停地喊:“我是第一吗?”观众响亮的回应,让她的伤病、执著、遗憾随着她身后卷起的雪雾一起消散,这样的夜晚,她值得100%的快乐。

    如同以往的其他赛场,我有幸站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迎接着每个竞技体育朝圣者长途跋涉后的归真返璞。但冬奥有别于其他赛场,白雪的掩护下,被高光聚焦的运动员也能很快藏进人群中,这似乎更接近体育本来的样子,他们可以是云端的榜样,也可以随时回归普通人,而每个普通人,为热爱而坚持,也能拥有自己的赛场。

    ===============

    在国家最高议事殿堂理解“代表”的意义

    陈玮(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院长)

    三月

    2022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置身国家最高议事殿堂,我有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光荣,更有一种无比神圣的责任感。

    ---------------

    2022年3月,我身处人民大会堂时感慨万千。5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两会。当时的内心感受非常丰富:有首次置身国家最高议事殿堂的忐忑和激动,有作为一名基层医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光荣,更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坐在这里,我就要对得起“代表”这个位置。

    5年来,如何“履行好职责,不负人民重托”的思考,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作为一名医者,我时常提醒自己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忘“医者仁心”的职业担当。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看到了太多因急救不及时而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伤害,有些甚至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针对“猝死”频发、生活方式不健康、老百姓基本医学知识匮乏等现象,2009年,我开始对外宣传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在2017年“世界急救日”这天正式组建了“天使急救志愿者团队”。

    几年来,这支队伍不断壮大,从刚组建时的五六人发展到现在的100多人,成员的平均年龄从35岁变为26岁,范围从医院扩展到了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新社会群体等多个领域。目前,团队发起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已超千场,惠及社会群众10万人次以上。

    5年来,我撰写了涉及全民急救普及、急救要从娃娃抓起、实施自动除颤计划、促进青少年儿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等24项有关健康民生议题的建议和两个议案,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受理。现在,看到大家的急救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自己的建议能得到采纳和落实,我感到特别欣慰,也激发了更多建言献策的热情。

    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以前我更多关注的是自己专业领域范围内的民情民意。为了更好地履职,我积极参加培训,认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和人大代表履职的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在参加全国两会的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国内各个行业的精英。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代表”两字的沉甸甸的意义。

    我认为,人大代表应该广交朋友,懂得倾听,只有这样老百姓才愿意跟你讲真话、说实情、谈想法。我发现,只要有心,不管是饭桌上的聊天,还是工作中与患者及家属交流,都能捕捉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只有通过这种心与心的沟通,才能“把脉”到老百姓真正急难愁盼的问题,继而写出详实的、有针对性的高质量建议。五年来,我共提交议案16个、建议70余件,涉及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结算范围等多项建议现已落实到位并在全国推广。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于基层来说,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核心在于打通政策的“最后一公里”,让利民惠民政策真正贯彻执行。我认为,现在推广实施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是一个有益举措,它可以让老百姓感受到:人大代表的“代言”与助力就在身边。

    比如,我联系的是衢州市衢化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2019年以来共开展集中接待40余次,接待群众180余人次,日常接待群众16批次,接待人员20余人次,共帮助协调解决问题20余件,涉及物业费收缴、子女上学放学时间与家长上班时间冲突、老年群体活动场所不足等问题。这些虽然看似都是小问题,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是真正困扰群众的烦心事和揪心事。

    五年来的履职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当人大代表就是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履职之基,把替人民发声作为职责所系,把为人民谋利作为使命所在。作为人大代表,理应围绕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建言献策,立足本职岗位聚焦社会热点、反映群众诉求,协助相关部门切切实实地解决民生问题。

    ===============

    艰难时刻的人性光辉令人终生难忘

    苏华(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同福一居委党支部书记)

    四月

    2022年4月,受疫情影响,上海进入艰难的封控时期。我们抱团取暖,携手走过黑暗,迎接光明。

    ---------------

    时光荏苒,2022年即将结束。作为基层一线工作人员,回想4月上海封控时期的艰辛时光,仍然心有戚戚焉。当时,我们社区顺利度过封控的75天,靠的是社工团队的坚韧隐忍,是物业伙伴的火线支援和志愿者的倾力相助,更是社区居民的支持信任。我们抱团取暖,携手走过黑暗,迎接光明。

    曾记得,多少个深夜凌晨,迟迟等不到第二天的核酸通知时,我们的内心是多么焦急。也曾记得,一位热心志愿者出现核酸混管异常后,我们是多么揪心。

    曾记得,小区有个儿童被误诊阳性,即将被转运隔离时,我们有多么焦急。孩子只有十岁,在被通知要转运到方舱医院时,孩子的父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居委会的努力下,孩子获得复核机会,最终确认无恙。

    曾记得,小区里有几个装修工人被困在业主家中,没有食物、没有居住条件时,我们有多么担心。如何让这些装修工人安然度过封控阶段,成了我们那时候每天关心的事。从大米到调料,居委会能买到物资的都会帮忙,还有好心居民赠送肉类、蔬菜和锅具,最后总算帮助他们度过那段艰难时期。

    曾记得,当物业伙伴们默默扛下了远超工作范畴的事情时,我们是多么感动。每天搬不完的包裹、送不完的快递、清不完的垃圾……当时,物业经理亲自坐镇,带领全班人马住进物业办公室,在最困难的时候成了居委会最大的“联军”,一起为小区防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曾记得,社工联合党员志愿者和物业工作人员,辛苦地把物资都分发到户时,我们有多么开心。大米、鸡蛋、桶装油、冷冻肉……这些东西分开看都不算什么,但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把1000多份物资都送到居民手上,就成了难题。我们的党员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累,听从居委会号召,和社工、保安们一起爬上大货车,一箱一箱地运送物资,又一车一车地送到每栋楼下,送到每户居民家门口。

    曾记得,看着社工女同事没日没夜地在封控小区里工作,和孩子视频聊天时红了眼眶时,我们有多么难过。她们首先是女儿、妻子、母亲,然后才是一名社工。但特殊时期,社工们毅然决然地“弃小家、保大家”,住进了居委会办公室。食宿条件很差,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没有时间睡觉……对于这些困难,大家都坚持克服,但每次看到家人殷切期盼的眼神,紧绷的心弦还是会忍不住“破防”。

    曾记得,春寒料峭,当社工天不亮就起床,跑3家医院帮居民配药,不小心摔倒了还要爬起来继续奔跑时,我们有多么心疼。当时,有的医院规定必须穿防护服,有的则规定不准穿,于是他就带着防护服,穿了脱,脱了穿,只为了能帮居民再多跑一家医院,多一分能配到药的希望。他每天早早出门,就是为了能早点赶回居委会,帮助采样医生一起上门做核酸。有时候,居民会对买来的药表示不满意,或者为没买到药而感到失望,但这位社工从不会因此抱怨和沮丧,每次都耐心沟通,尽量帮居民解决好问题。只要有居民来申请配药,第二天就又能看到他奔向医院的身影。

    曾记得,越来越多的居民认可居委会工作,给我们送来了水果、面包、亲手做的饭菜时,我们有多么感动。我们小区的新房交付时间不长,很多居民刚入住就遇到封控,连居委会的门在哪里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对社工团队的了解和信任了。封控初期,面对隔离日期不确定、物资缺乏等问题,一些小区居民会把不满情绪都向居委会宣泄。在此情况下,我们只能一面以情动人,号召居民配合防疫要求,一面加紧开拓所有渠道,帮助居民买肉、买菜、买米、买盐,用实际行动获得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蓦然回首,小区正式解封已7个月了,封控时的苦和愁,我们已不太记得,唯有艰难时刻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令人终生难忘。人生有磨砺,更有激励。相信那段时光带给我们的战斗经验,能帮助我们今后更好地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更暖心的服务。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31日 T13 版

时光流转中,我看到你奔跑的身影
高原哨所飞雪中国旗升起红似血
迎接竞技体育朝圣者跋涉后归真返璞
在国家最高议事殿堂理解“代表”的意义
艰难时刻的人性光辉令人终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