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可以不谈恋爱,但是不能没有饭搭子。”
——————————
“我的饭搭子离职了,上班的快乐没了,谁懂?”
同事玲玲跳槽后,小贝非常失落。“没错”“深有体会”……仅5分钟,这条动态便收获了10多条评论20多个点赞。
其实,小贝和玲玲的关系不算亲近。她们偶尔交谈,极少分享,除了工作,唯一的交集就是工作日一起吃午饭。然而,为何她们会有如此深厚的情感连接,且有这么多人感同身受呢?想要探其究竟,就要回到那个词:饭搭子。
饭搭子,是广泛存在于当代个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友谊。听起来不过是搭伴吃饭的关系,然而,组成饭搭子简单,想要找到口味步调都合适的人,十分不易。网络上甚至流传一个夸张的说法:“当代青年可以不谈恋爱,但是不能没有饭搭子。”没有饭搭子,再美味的食物,都味同嚼蜡;失去饭搭子更是比失恋还要伤心。
那么,饭搭子的友谊究竟是怎样的?
根据契合度不同,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饭搭子”和它的词语本意“搭伴吃饭”最为相近。不论你的口味偏甜还是偏咸,不论你是面食忠粉还是米饭爱好者,甚至你从家里带饭,他点外卖,都没关系。只要你愿意坐下来,一起吃饭,大家就是好伙伴。
学生时代,由于距离相近、时间一致,同班同学,尤其是室友,常常自然而然地组成饭搭子。工作期间,饭搭子常见于工位周边的同事,吃饭前后可以一起讨论工作的人。
饭搭子友谊,更像是学习和工作的顺延:几个人一起上课或工作,恰好赶上饭点,顺便相约吃饭,吃完了再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按个人口味各自点餐的食堂或外卖、位置临近的学习桌和工位,为饭搭子的组成提供了便利。无需为了照顾别人的饮食习惯让步,无需顾虑对方的价格承受力,方便又自如。
然而,这一阶段的关系也是脆弱的。一旦有人的状态发生改变,饭搭子组合便要重新排列。
经过初始阶段的了解、选择与磨合,饭搭子友谊会逐渐进阶,步入一个全新阶段。这时,饭搭子之间的沟通开始慢慢向私人领域延伸:看到心仪的美食或餐厅,会互相分享;即便在学习或工作以外,也要相约打卡。
时间、地域,甚至口味,都不再是能否组局的决定因素。你周一加班,我周二正忙,那就约周三见面;你住城东,我住城西,那就折中选择在市中心吃饭;你想吃火锅,我偏好烧烤,那就约两顿。在进阶阶段,饭搭子相互需要,彼此尊重,适当让步,共同开发美食新地图。
而饭搭子的终极阶段,也就是最理想的状态是怎样的呢?有网友总结:既要口味一致,用餐习惯一致,经济水平一致,钱品过硬,也要话题同步,地理位置同步,空闲时间同步。想要找到一个符合全部标准的人搭伴,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进阶阶段和理想阶段徘徊,是饭搭子友谊的常态;尽可能地向彼此靠近,就是幸福的意义。
不一致,意味着有一方需要作出妥协与让步,甚至产生不愉快。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还需要饭搭子?
有的人是出于对美食的热爱。既想每顿饭多尝一些菜品,又怕点菜太多吃不完,怎么办?当然是多找几个饭搭子分享呀!人越多,能点的菜越多,费用平摊,也不会太贵。
有的人是为了排解孤独。对于他们来说,吃什么,怎么吃,都无所谓。有人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还有人觉得,饭搭子是好好吃饭、认真生活的代名词。一个人吃饭,有时为了方便,常常糊弄。当饭搭子在侧,难免为了对方考虑,不好意思对付了之。这是忙碌生活中的一丝慰藉。
而对于有的人来说,“社交”才是饭搭子友谊的永恒主题。烟火缭绕之下,饭香扑鼻,推杯换盏之间,人渐渐卸下防备。在一片轻松的氛围中,聊聊家常,谈谈爱好,友情也在分享中愈发深厚。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