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1月31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小县城没有“疫情文学”只有韧性

仲燕(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1月31日   03 版)

    啥叫有韧性?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过年了,馒头要蒸起来了,日子也要好好过着,而且会更好,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希望,蒸蒸日上。

——————————

    我的家乡在大别山脚下,豫南一个“十八线”小县城,这里没有发达的农业、成熟的工业、高端的服务业。每年春节刚过,大批的青壮年就收拾行李再次外出,留下妇孺老人在家,用一年的时间等待着爸爸、丈夫和儿子在年末再次回来。

    今年寒假刚回到家乡,我就感染了奥密克戎,过敏起了一身的荨麻疹。我选择去家附近的小医疗点打针解决,但是走到医疗点才发现这里排起了长队,都是因为发烧咳嗽来输液。小小的医疗点挤满人,一个医生和几名护士手忙脚乱做注射的准备,在嘈杂的环境里,为前来的病人一个个打上吊瓶。生病为什么不去中心医院?这种问题无异于“何不食肉糜”,小小的医疗点已经能够满足需求。

    看过有报道讲“小县城的医院”,我认为目光还可以再往下一层,真正普遍的场景应当是“小县城的医疗点”。与我的预想相反,嘈杂的医疗点里,大家的表情并不沉重,甚至很“社牛”地交谈着病程、症状和体会。

    再讲一类较为典型的人——学生,弟弟还在上中学,紧随着我病倒,他的同学们也病倒了不少,老师更是无法幸免,教学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也没有条件支持线上教学。很多老师在病程第三天,就自发拖着颤巍巍的身体来上课,体质好的学生也在退烧后立刻返回教室。这样的小县城每年都有学子圆了清北梦。

    春节如约而至,无论如何,在此刻团聚过年都是最重要的事。亲戚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聊“阳了”的经历和感受,成了必不可少的话题。关于烟花爆竹的规定调整后,除夕夜也能听到连绵不绝的爆竹声,一切都好像回到了很久以前。

    疫情深重地冲击、打击过这个小县城,对于这里的很多普通百姓,他们没有被报道过,他们也不会去写几篇“疫情文学”,去感慨“这3年的青春如何如何”,他们更不会运用各种新媒体的手段,用视频或公号推送去传达感想。文字记录的意义远不如当下的生计,他们努力地艰难地经营着生活,可能会感染、生一场病,然后继续着打工、上学、上班,期待着新年。无论政策如何,大多数人都没有条件去“看世界”,去赶现在的旅游潮,一顿团圆饭就很好,能放烟花也不错。我相信在这片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我家乡的人民绝不是个例,我把这些称为属于中国人的韧性。

    这是长久以来存在于中国人血液里的品质,这种韧性让我们经历了很多艰难挑战之后,坚强地生活着。这种融入基因的柔韧力量,是无法被打倒或削弱的,像野草一样生生不息。也要感谢我们传统的春节,让这一切更加具象,让我得以回到家乡去看去感受。

    啥叫有韧性?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过年了,馒头要蒸起来了,日子也要好好过着,而且会更好,一切都是新的开始,新的希望,蒸蒸日上。

仲燕(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1月31日 03 版

用“返乡日记”记录熟悉而陌生的附近
为何今年人们对“烟火”爱得如此深沉
以温柔的姿态接入老人慢速播放的世界
小县城没有“疫情文学”只有韧性
我终于说服外公外婆接种了疫苗
伦敦留学的年味儿:无处不在的仪式感
让石川河更美好 我给政府平台提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