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宣布2023-2024财年国防预算为730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3%。无论绝对数额还是增长幅度,都备受各国注目。
近年来,印度年度军费连续保持大幅增长。据统计,从2008年以来,印度军费显著增长的财年就有2008-2009财年,增长幅度为10%,2009-2010财年增长幅度为34%,2011-2012财年增幅为12%,2014-2015财年为12%,2018-2019财年增幅为13%。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多数年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在8%左右,连年经济高速增长是印度军费保持高增长势头的基础。
印度2023-2024财年国防预算为730亿美元,约占印度GDP的2%。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这笔开支将填补作战能力方面的关键差距,并在弹药、武器和资产的维持、军事储备等方面为部队提供装备与能力。”尼赫鲁大学防务专家拉克斯曼·贝赫拉认为,印度军队的现代化要求,为国防预算增加提供了理由。在军事装备现代化方面,近年来印度莫迪政府不仅加大对外采购现代化装备的力度,而且加强了自研自产,“这都无疑对军费投入提供了动力和需求”。
印度在1947年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时,作为现代印度开国总理的尼赫鲁,就确立了“做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国家定位和战略目标。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在2014年上任以来,更是追求印度成为“全球性领导大国”。
印度的地缘战略目标首先是主导南亚,主宰印度洋。从地缘环境上看,印度不仅是南亚第一大国,而且地处南亚的中心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印度在南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在此基础上,印度几乎所有的防务理论和学说,都强调印度在南亚的所谓“决定性主导作用”。
莫迪政府上任以来,在实现印度“全球性领导大国”目标上稳扎稳打。在2022年印度独立75周年庆典上,莫迪提出了未来25年让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毫无疑问,这一国家发展目标必然包含其军事力量和实力指标。
在印度实现“全球性领导大国”和“称霸南亚,主宰印度洋”地缘战略目标的进程中,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生产是一个明显的软肋。在印度主要作为苏联、俄罗斯战略盟国时,苏制和俄制武器是印度外购军备的主要来源。近年来,美国加大了拉拢印度以服务其全球战略的力度,开始向印度出售先进武器装备。
这些外购武器装备每年耗费印度数十亿美元,不同制式的武器装备不仅操作规程不一、使用难度大,更大的问题是由于技术体制不同,无法在战场上形成一体化作战体系。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杂牌装备不仅难以发挥作战效能,甚至自身生存都存在极大隐患。
为此,印度军方下大力气推进武器装备的自研自产,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然而没有自主国防工业体系的国家是无法实现大国梦的,印度仍然在装备自研自产方面全力推进。印度的目标是将武器装备进口比例从目前的70%降至40%。
与此同时,印度不遗余力发展航母,为“主宰印度洋”提供支撑。印度最先拥有的航母是从俄罗斯购买的“基辅”级“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2004年购入并开始改造,2013年11月16日交付印度海军,被命名为“超日王”号。2022年7月,印度第一艘排水量4.4万吨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完成主要装备和系统的第四阶段海试。随即,印度海军决定再订购1艘国产航母,排水量将达6.5万吨。“维克兰特”号航母预计将在2023年年底形成战斗力,而第二艘国产航母将在8年内打造完成。届时,印度将拥有其海军所希望的共计3艘航母。
现代印度首任总理尼赫鲁在期许印度成为“有声有色的大国”的同时,指出“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如其不然,那就“销声匿迹”。目前正是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时期,印度在经济高速发展支撑下的军事大国和“全球性领导大国”梦想,毫无疑问对印度和世界都将产生影响。
在俄乌冲突、美国加速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各国为了自身安全以及应对可能遭遇的战争威胁,事实上正进行一场新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欧洲国家和北约盟国,一夜之间纷纷增加本国的防务开支。印度的2023-2024财年国防预算增幅达13%,作为南亚大国和事实上的核国家,其作为至少在区域具有示范效果和刺激作用,必然导致邻国和相关国家采取应对举措,从而产生推高军备竞赛热度的效果。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
吴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