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儿院”)里有100张床位“枕戈待旦”,这些床位可以随时转换为重症床位,而且相关监护设备也已完全按照标准配套好。2022年12月中下旬,我国新冠感染者数量迅速增加,接诊医院面临巨大压力。12月20日到29日,浙大儿院发热门诊人流远超历史极值,单日门诊量最多时超1.5万人次。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发表署名文章中说:新冠应急常态化防控向“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过渡转段工作中,公立医院发挥了中坚作用,有效抵御了疫情高峰每天1万例重症患者增量的冲击,转段期间近80万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峰值期间我国单日在院阳性重症患者12.8万,新冠死亡率保持在全球最低水平,取得疫情防控的重大决定性胜利。
据浙江省相关部门介绍,2022年12月7日,新冠防控措施优化后,当地全力救治新冠病毒感染者,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没有出现医疗资源挤兑情况。今年1月27日起,我国新冠疫情进入零星散发的低水平流行阶段,作为全国累计感染率最低的4个省份之一,浙江有力实现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
打有准备之仗
在最艰难的转段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洪流一直戴着蓝牙耳机,方便随时接电话。
“老人家,要对自己有信心,很快就可以回家过年了。”有一次,蔡洪流刚把病情好转的94岁高龄重症肺炎患者转到普通病房,蓝牙耳机就传来:“蔡主任,13床抢救!”
在争分夺秒的重症监护病房,“住的都是病情最危重的患者,靠着各种仪器设备、药物维持着生命。他们大多数年纪比较大且有合并基础疾病。有些患者病情变化很快,可能早上病情还算稳定,中午就需要抢救。”蔡洪流说。
为了做好新冠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浙大一院提前统筹、调配全院资源,扩充了300多张重症床位。重症投入增援力量近400人,同时全院储备重症救治人员2000余人。除了床位,医院还扩充了重症救治力量。通过整合内科、外科、麻醉科等科室人员力量,医院建立混合编组工作模式,建立多支重症救治梯队,并利用智慧监护系统等提高工作效率。
“早在(2022年)11月下旬,(浙江)省卫健委就委托我们给全省11个地市的医疗机构开展重症救治骨干团队培训。”蔡洪流表示,浙大一院也是浙江省最早启动对非重症科室医务人员进行重症基本理论与实践培训的医疗机构,400多位青年骨干提前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以便于快速投入到迎接重症高峰的战疫中。事实证明,该举措让实战从容了很多。
浙大儿院也提早做好了准备。2022年12月9日,医院组织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统筹安排包括重症救治在内的相关工作。其中,重症床位从62张扩充到了76张。
浙大儿院儿科重症监护中心主任张晨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为了加强对新冠患者的诊治,医院还组织了多次理论培训和提升抢救能力的培训,并制订了应急处理预案,购置监护和重症抢救设备,组建了以两位副院长为组长的新冠病毒感染重症会诊小组,并建立会诊机制。
医院“三峰”叠加
张晨美救治的新冠患儿中,12岁的魏童让他印象深刻。1月4日,魏童被送到浙大儿院,经急诊心超检查,初步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张晨美回忆说:“小男孩刚送来时神志不清,四肢冰冷,持续高热,新冠病毒检测阳性。通过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改善心功能和循环等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启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治疗。”
彼时,整个浙大儿院正在经历住院患者收治高峰、重症患者收治高峰、医务人员感染高峰的三重困难。干了30多年重症救治工作的张晨美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一边,危重病人源源不断地收治进来;另一边,医护人员因为感染新冠成批倒下。张晨美也没能幸免,他发烧当天还在出门诊,坚持到后来整个人都在发抖,全身酸痛,一量体温已经39.5摄氏度,不得不回家“休息”两天。
但是病房里的病人还得继续抢救,在家“休息”的张晨美,躺在床上依然在不停地打电话协调病房值班的事情。有些医务人员高热不退、体力不支,倒下了;发热程度低的医务人员轻伤不下火线,一边吃着退烧药一边继续值班工作。
就这样,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重症患儿的身边也一直有医务人员值班救治。最终,像魏童这样已经被多次下病危通知书的孩子,也被医务人员从“死神”手里给抢了回来。
魏童转出重症监护病房的那天,他的父亲等在门口。孩子的病床被推出重症监护病房后,父亲追着病床看了孩子几眼后,又跑着返回病房门口,对着一名医务人员一边不停地鞠躬,一边嘴里说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在当时的重症患者中,孩子所占比例较少,更多的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包括浙大一院在内的多家综合医院承担了大量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浙大一院在救治重症患者过程中,由院领导牵头,每日召开全院重症病例多学科会诊,一人一策优化救治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展死亡病例讨论,统一诊断标准;心血管、神经、中医、药学等学科联合进驻重症病区,提前干预,降低多器官并发症的发生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降低病死率;以全院资深专家为核心组建省级专家组,开展全省巡诊、远程及现场救治指导,兜住全省重症救治底线。
有储备不用慌
当高峰过去之后,医院该如何做到“平战结合”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据了解,转段之前,浙江省便开始给曾经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发了专项补贴,浙大儿院里,100张预留给重症救治的床位正是这项补贴的结果。据张晨美介绍,浙大儿院还有专门的预留病房,如果再有疫情,这个病房也可以迅速启用为重症救治病房。
除了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外,还有一些其他医院也收到了这份专项补贴。绍兴市中医院并不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但是在新冠疫情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组建由中医内科、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中医师组成的中医专家组,专家组成员联合查房,以国家版方案为基础,结合“绍派”伤寒救治经验,辨证论治,实现一人一策一方,有效阻断或减缓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向重症、危重症发展。转段期间,该院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达92%。
绍兴市中医院副院长李国华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补贴之后,该院的重症床位从之前的16张扩充到了26张,新增加的10张床位和浙大儿院的100张床位一样,属于“储备资源”,平时是普通床位,需要时可以迅速转换为重症床位。
据了解,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共“储备”了近5000张重症床位。张晨美表示,如果以后再面临重症患者增多的情况,这些“储备”的救治资源会让他们的救治工作变得更加有序、从容。
(为了保护患者隐私,魏童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蒋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