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9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文化校历”为学子打开“复旦宇宙”

一学年近400场文化学术活动,教学生“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

殷梦昊 姚舟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9月05日   03 版)

    今年秋季开学伊始,复旦大学“文化校历”中的学科活动内容,立马就落地了。

    9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带头为开学第一周的生物生态学学科周讲了一堂课,主题是《从基因组到表型组》。

    “一所大学的文化,犹如阳光、空气和土壤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成长,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学术旨趣和校园生活……相信通过未来一周精彩纷呈的学术活动,新同学会很快走进学科、融入复旦,老同学也能更好激发学术志趣、开启筑梦篇章。”金力说。

    据悉,作为学校“文化校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复旦大学在本学年首次统筹全校44个一级学科,推出29场“学科周”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展示复旦大学作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学科文化。

    9月1日的开学典礼上,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向每名学生赠送了一本《文化校历》,这本校历的重点是,告诉学生“如何做卓越而有趣的复旦人”。

    打开这本册子,仿佛打开一个“复旦宇宙”。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大仪式,到“学科周”、博士生论坛等学术活动,再到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及各类群众性活动,这本不厚的小册子,以校历为载体,遴选复旦校园未来一年近400场学术和文化活动,按月份编排,每月都有主题和时令特色,全景式展现复旦将在一年时间里为学生提供怎样的成长沃土。

    “文化校历”的建设启动于今年6月。校历工作专班面向全校各单位、各部门征集了2023-2024学年共计608项活动,最终筛选保留下近400个规模较大、影响力较深、覆盖面较广的活动,体现复旦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厚重。这也是复旦首次通过“文化校历”的形式集成全校各种文化活动。

    以“生命科学的新纪元”为主题的生物生态学学科周是29场“学科周”中的第一场,从9月2日延续至9月7日,复旦生命科学学院将组织举办包括高端学术报告、祖嘉博物馆参观、科普讲座、学科风采展示、实验室开放日等一系列活动。此后,9月还将有口腔医学学科周、基础医学学科周。

    “‘学科周’既有传统意义的学术交流讨论,也是一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术嘉年华。办‘学科周’可以说是一个创举,在国内高校目前还没有看到过。”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介绍“学科周”整体情况时说,原先散落在各学院、部门中自发举办的活动,通过“学科周”在“文化校历”中有组织地整体呈现,可以让大家预先安排好时间,参与到自己所在学科和感兴趣的学科当中。

    一个学科常常涉及多个院系,复旦大学本次“学科周”系列活动旨在破除院系壁垒,真正以学科为主体,带大家领略各学科的前沿领域与学科魅力。

    据介绍,在安排学科周的主题活动时,复旦大学充分考虑到了学科的优势与特色,也体现了在学科布局与发展上的顶层设计。

    比如,在人文社科方面,期望遵循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努力成为中国人文学科的旗帜和标杆;在社会科学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聚焦重大问题,强化国际影响力、社会贡献力和理论话语权;在理工科方面,要坚持种好基础研究的果树,坚持从0到1,充分激发基础科学的原始创新活力,切实发挥基础学科的基石与引领作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学科周”每场都有鲜明主题,文社理工医齐登台。从具体活动形式上看,大致概括为5个“一”:一次学术讲座、一次科普、一次实验室开放日、一次学科最新成果展示,一次师生互动和对话。

    徐雷介绍,一批新设学科、实体运行科研机构、学科学术发展中心等都会参与“学科周”活动,在交流中寻求更多融合、更多发展。

殷梦昊 姚舟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9月05日 03 版

“汉语桥”架起中外青年友谊桥
“文化校历”为学子打开“复旦宇宙”
如何培养未来的新工科人才
舒兰启动“税务援助”专项行动
禁止院士公开发表与自身专业领域无关的学术意见
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会举行
广西南宁:电视问政关注“招工难”背后的干部作风问题
大力推广“直补快办”经办模式
服贸会里的青春智慧打动年轻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