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后,北京地坛书市于今年秋天归来,自开幕之日起持续在社交网络上刷屏。
作为2023北京文化论坛的配套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为期11天,共迎来读者48.7万人次。
地坛书市似有一种特别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这座城市的爱书人。我和身边朋友几乎都是去逛过一次还不满足,接连背着大背包、推着露营小推车去“二刷”“三刷”,在书海中寻宝,流连忘返。
如今,国内图书市集众多,早已成为不少城市的文化生活新“标配”、热门打卡地。去图书市集“摆摊”,快成了很多出版人的工作新内容。读者对图书消费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逛书市是和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选书买书、欣赏精美文创、喝可口饮品……以及体验舒服的露天环境与浓郁的文化氛围。
从1993年到2013年,北京地坛书市曾经连续举办了20多年,成为北京市民喜闻乐见的群众性图书文化盛会,在广大读者记忆深处留下了不能忘却的文化印记和独特情怀。
10年不见,再度回归的地坛书市格外“圈粉”“出圈”,且赢得广大年轻读者的青睐。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颇有积淀和底蕴的北京本土书市招牌,既保持着那份独有的古典美感,让市民在旧地重拾过去的美好回忆和阅读情怀;又在当下增添了生动鲜活的气息,营造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地坛是千年古都的九坛之一,至今已有470余年历史,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是传统文化地标式建筑。
地坛令人念念不忘的,不仅是这一座拥有红墙绿荫、古香古色的园子本身。“我与地坛”情结,赋予这个地标与众不同的气息与意义。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地坛是史铁生先生在残疾后的人生低谷期时常思考人生、寻找生命意义的地方,是支撑他身残志坚、奋进不止的精神家园。史铁生创作的《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名篇享誉文坛。本届书市以“我与地坛”为主题,契合了史铁生的人生态度和精神追求。
地坛书市上,《我与地坛》图书本身就卖得很火,与此同时,一只设计美观的“我与地坛”文创帆布袋也成了“宠儿”。在某社交App上,许多打卡书市的人都会晒出帆布袋和书,引来评论区大呼“想要”的网友们,纷纷询问如何能买到。
书,自然是书市的灵感。我看到,本届地坛书市诚意满满,展棚密集,每家展位堆满了图书。尤其一些老版本书籍,被热情市民团团围住,都希望自己能寻到难得的宝贝。离开地坛的时候,个个提着一大袋、一大包的书,更有推着满当当一推车的。
据介绍,此次书市展场总面积1.5万平方米,设置8大专区350个展棚,208家参展商集中展示展销40余万种精品图书,再创历史新高。
除了选书,地坛书市这次让大家很“上头”的项目,还有集章打卡、古旧图书和文创产品公益竞买等。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当属公益竞买活动,也专门沉浸式体验了一下举牌“竞拍”全程。这次拍品涵盖文创产品、木版水印作品、精品旧书、系列签名本、系列连环画等,而所募资金将全部用于汛期受灾地区的灾后重建。
虽然书市刚开幕头两日一直在下雨,但这场旧书与文创公益竞拍活动,让路过的读者游客们好奇驻足围观、参与。每次拍卖师挥下成交槌,都让现场充满热烈气氛。
比如,我在现场看到,当展示20世纪70-80年代出版的聊斋志异故事连环画八种时,带着孩子的家长和青年爱书人让这套书的竞拍在现场掀起一阵热潮。竞价先是两位数:52元、58元、68元……然后迅速升阶到三位数赛区:100元、120元……最后直接冲到了180元。
而中国书店的文创“片羽存真”系列,亦是高人气拍品。古籍零页残片被置于典雅画框中,兼具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走出公益竞拍场地,外面整条路上都挤满了快乐买书的读者。我还看到,为了能集齐书市所有的章,大家大排长龙队,耐心等候。
走在地坛书市,身边熙熙攘攘,抬头望去,清幽的草木与绚丽的繁花,则成为诗意隽永的背景。有书香,有景致,有如此多炽热的爱书人,谁能不爱这样的地坛?谁能不爱这样丰富多彩的北京?
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