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09月2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热点聚焦

以“两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光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09月26日   10 版)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它涉及国内国外以及民族、宗教、侨务等多个领域。“两个结合”既连接着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又连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奉者,既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港澳地区,又涉及国际儒家文化的影响地区。

——————————

    “两个结合”把各民族紧紧凝聚成牢固的民族共同体,同时也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辟新境界。新时代须不断深化“两个结合”,使之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关键引领作用,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两个结合”蕴含的磅礴伟力为中华民族持续赋能

    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度一盘散沙的旧中国不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日渐昌盛的新中国形成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指引下,优秀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结和担当精神等被充分激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信仰信心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拥有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重特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

    客观审视我们党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历程和营养来源,是与中华民族的精神一脉相承的。“两个结合”蕴含的磅礴伟力为中华民族“三次伟大飞跃”持续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中空前牢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推向深入,产生了改天换地、改造中国的红色文化,打造出空前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随着新时代“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更为科学的制度保证、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5000年来,在多种思想文化的长期交流融合创新中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优势格局。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强调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两个结合”的提出,更加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也更加彰显了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对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根本性作用。我们在践行“两个结合”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更加重视中华文化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

    有效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强化中国特色,同样需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化“两个结合”。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言,更好地坚持“两个结合”,就是更好地强化中国特色,就能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作用充分发挥。

    以“两个结合”最大限度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力量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它涉及国内国外以及民族、宗教、侨务等多个领域。“两个结合”既连接着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又连接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奉者,既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港澳地区,又涉及国际儒家文化的影响地区。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会通也将深入发展,海内外中华儿女将更多地体悟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和一致性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时代重要性,并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既是表明我们党在新时代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表明我们党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两者的合力形成强大的思想文化动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结合”对于“五个认同”的重要促进作用在于:以突出彰显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华文化认同。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发展和中华文化认同的增强,必然能促进其他方面的认同,有效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然能更加广泛深入地促进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进入新时代以来,“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着力强调和持续推进的两个重大工程,也将成为“两个结合”的重要抓手。“传承红色基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深化的“两个结合”在微观层面的现实写照和时代注脚。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对于促进“五个认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党和国家深刻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性存在相通契合之处,深刻认识到了新时代明确提出和深入推进“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到了包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依赖于“两个结合”的实际成效。为此,不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通契合进行彰显,直至明确提出“两个结合”,为我们继续推进优秀中华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继续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两个结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两个结合”的深入,将引领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意识并激发汇聚创造热情,产生更加直接的社会效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向深入。

    新时代,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强化“共同”这一重要理念,一再强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深化“两个结合”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强化“共同”理念为重点引导各民族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参与,需要每一个民族的力量。实现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在深化“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这种“共同”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民族的心中。要增强统筹结合意识,大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底色特色亮色,推动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再结合再融合。尤其要使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更好发挥作用。要增强合作共赢意识,尤其要着力抓好少数民族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联系联动联合。要增强交流融通意识,新时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特别需要强化“两个结合”,也特别需要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和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者加强交流交往交融,在“两个结合”的理论研究宣传方面加大力度,作出突出贡献。要增强浸润熏陶意识,持续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等多个关键群体的涵养涵育涵化,打造好“两个结合”的重要载体。

    【作者系四川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系2021-2023年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JG2021-14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光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09月26日 10 版

以“两个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如何抓好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
为青年高质量发展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在强国复兴伟业中践行青春力量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