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绿皮火车

李娟(25岁) 中国科学院科研助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3年10月16日   06 版)

    高考那年的作文主题是“行囊”,我在卷面上恣意畅想着未来的日子,交上答卷,也真正背起现实的行囊,正式开启了离家的日子。

    从大学城市到家乡小城,直达的只有两趟绿皮火车,时长六七个小时。一趟深夜出发,凌晨到达,另一趟中午出发,晚上到达。

    发车前不久,我独自拥着背包、拖着箱子,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室里,字正腔圆的广播、嗡然不绝的交谈、轱轱辘辘的行李箱滑行……四面八方奔涌而至的过客犹如水滴融入大海。喧闹是属于外界的,我只觉得像闯入了平行世界,周围环绕着没有触感的一切,而沉甸甸的行李很快又将我拉回现实。而后,回家待的时间越来越短,行李越来越轻,我也逐渐习得了旅途的参与感。

    开始检票了,队伍前后人头攒动,不时传来淳厚的乡音。进到车厢,狭窄的过道也常常堆着行李,一路“借过”“谢谢”,终于找到座位。总会有热心的乘客帮忙把行李箱放到头顶置物架上,我便一边感激不尽,一边暗自发愁怎么再麻烦别人取下来。安置妥当后,给爸妈报平安,即便我已熟稔往返行程,仍习惯多给彼此一分踏实感。

    搭乘白天的列车时,车厢格外热闹,有人端着热气腾腾的泡面,有人跷腿打着扑克,有人推销着列车模型……人们面对面坐着,总有热情的邻座分享零食和故事。嘈嘈切切,不绝于耳,时而望向窗外,短暂放空自己到路途之中。

    绿皮火车微微颠簸着,穿越山丘与河流。阳光透过树木投射进来,光影婆娑,我时而盼望途中的时光能再慢些,也许是近乡情怯,也许是想一直积攒着快到家的喜悦与期盼。成排的树木在车窗中忽闪而过,我来不及看清它们,它们也惯看这行色匆匆吧。四时之景不同,在火车窗中年复一年地循环播放着。而我有幸目睹了夏日绿树阴浓,冬日银装素裹,却少见春日草长莺飞,秋日霜花开遍。只见证着寒暑假限定版的季节画卷,目送着人们到达心之所向。而搭乘夜车时,难免错过沿途风景。硬座车厢夜灯长明,车窗玻璃像一面镜子,映着窗内的风尘仆仆与窗外的万家灯火;而卧铺车厢夜深熄灯,沿途的光亮偶尔闪烁到车厢内,倒有几分“满船清梦压星河”之感。

    出行旺季,难免在火车上挤得昏昏沉沉,倒不如选择搭乘夜车,一觉醒来,到站天明,披着朝霞回家,一切清清亮亮的。

    每逢暑假,到站时日光熹微、气温宜人,于是顺路去逛一逛早市。摊主们早已从郊区田地里赶来,三轮车、四轮小货车,一辆挨着一辆,沿广场的路沿停放着。最新鲜的瓜果蔬菜挂着早露,摆放在车斗里或者地面上。刚炸的糖糕、面泡、壮馍,无一不散发着小城独有的烟火气。逛完一圈,赶在额头冒汗前,正好满载而归了。而寒假到站时,天还不太亮,空气冷冽而亲切。出站口灯光昏暗,我努力张望着,一种心有灵犀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与爸妈的目光交汇。爸妈看到我裹得如粽子一般,走动起来像只企鹅,笨拙地摇摇摆摆,依然免不了关切地嗔怪——穿得这么薄,多冷啊。

    也有一票难求的时候,买候补票就像开盲盒,不过,绿皮火车的硬座、卧铺,乃至无座、换乘,就都随机体验到了。有一次和同行同学都只买到无座票,上车后又都把自带的小马扎让给了同样无座的老两口,也算真正体会到了如何困得站着都能睡着。也曾买过连夜换乘的车票,空空荡荡的站台,冬有严寒,夏有蚊虫,总能看到工作人员跺着脚、踱着步,寒来暑往,还好有他们在,游子和家人都能更安心些。

    家里还珍藏着一沓绿皮火车的往返车票,时间尘封,字迹已渐渐淡去。后来,电子客票渐渐普及,动车、高铁也开通了,出行有了更明净的车窗,更舒适的座椅,更多花样的餐食……绿皮火车不再是首选的交通工具。在人们常说的“中国温度与中国速度”更迭之中,不变的是,每次离家,总会羡慕同站台下车的人。谁知,于他们,此处是故乡还是他乡呢?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数小时的火车行程,相比人一生的漂泊与归程,也显得短暂,而当以年为频率单位来度量,这程归期就变得格外有分量了。绿皮火车承载着求学数年的过往,见证着离家独行的逐渐熟练,我渐渐感同身受于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背影》,听闻《人世间》时,也恍悟已是曲中人,“岁月的列车不为谁停下……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祝你踏过千重浪,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李娟(25岁) 中国科学院科研助理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0月16日 06 版

青年返乡记
绿皮火车
那年那事那故乡
明月照归途
长路尽头有灯火
背上书包离开故土的原因
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