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平工作服,系好风纪扣,擦亮皮鞋,整理头发。1月1日6:30,59岁的铁路道口员庞运江在岗亭内整理好仪表,挺直了胸膛出去接车。
当了59年的糙汉子,老庞现在却开始注重起了仪表,“成了网红和镜头里的人,代表的就是铁路形象”。
庞运江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工务段道口员,他所在的横道河子站北道口地处滨绥线,每天有120多趟列车通过。老庞的工作看起来很简单——守好这个道口的行车安全;老庞的工作内容很单调——落杆、开杆,出门接车。他的岗亭很有特点,红红的尖顶子,和走红的横道河子老站房有几分相似。这个面积只有10平方米左右的小岗亭,还有一把信号旗陪伴,不论冬夏春秋,老庞就这样站了22年。
横道河子镇是百年古镇,从修建中东铁路时小镇得以繁荣,至今仍有256栋历史建筑留存。这个地处山林间的小镇,一度没有太多人知道它、了解它。“头些年小镇冷清啊,年轻人都往外走,我儿子的很多同学都去了外地。那时候道口一天也过不了几辆汽车,差不多都是自行车,摩托车都很少见。”老庞是本地人,从小生活在小镇,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
2018年哈(尔滨)牡(丹江)高铁开通运营,横道河子镇通了高铁。随着高铁的开通,小镇的名气越来越大,在网络上,横道河子被冠以“最美火车站”“最美小镇”“油画村”的称号,甚至电影剧组也将镜头对准这里。这个曾经冷清的小镇就像火锅一样沸腾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从网上知道小镇后赶来旅游。游客多了,汽车也多了起来。“来了很多叫不上名字、长得奇形怪状的汽车,车牌号涵盖川、苏、浙、粤等,还有很多白皮肤、蓝眼睛的外国人。”老庞说。
这些年,各类特色文化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在小镇里盛开。小镇的墙上画满了老庞看不懂的涂鸦,镇子里咖啡馆、音乐餐厅、网红民宿林立,让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庞既熟悉又陌生。
“去年我家邻居把房子租了出去,现在建成了俄式民宿。我家院外新建了个萨克斯基地,还有很多年轻人背着画板在这里画画,这里的年轻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老庞说,自己有些费解,“这些几十年无人问津的土院子、旧房子,怎么一下子变得洋气起来了?”
由于道口紧邻网红景点“大白楼”和“俄式民宿”,这个道口房也格外受人关注,而年近花甲、每天准时出岗接车的老庞没想到,自己也成了网红。工作时,老庞要站在道口处。这几年随着车流繁多,老庞变得格外忙碌起来,常常和外地自驾车的游客交流,给他们答疑解惑。老庞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幕也被过往的摄影师拍了下来。
“最开始是有几个小伙子,用相机远远地拍了我,后来还有人拍了抖音短视频,我才在网上看到自己。”老庞说。
当道口员,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来往车辆和行人,只是来往的老面孔越来越少,新面孔越来越多,这让老庞感觉有点孤单。来往的车辆有的太高,他还要踮起脚向司机解释。
一天下来,差不多同样的话说了无数遍。他没想到,这样一个枯燥的工作也有人关注。有点胖的老庞觉得自己一点都不上镜,衣服撑得滚圆,有时落上了雪,头脸都是白的,看起来就像在道口房门口堆了个雪人。
“那片子里我形象不好,衣服上全是褶皱,胡子也没刮。后来我发现好多人特意过来拍我,他们对我这个岗位好像挺好奇。我觉得还是得注意点形象了,不是臭美,咱站在这,代表的是铁路的形象。”老庞整理着领口,眼神满是专注。
从那时起,老庞开始了形象管理,他的制服都会拿回家熨烫,衬衣也系上风纪扣。出场作业时,老庞的胸膛挺得更高了,执行作业也更标准了。“百年老镇美了,我感觉自己好像也变年轻了一样。”老庞说。
这个冬天,黑龙江的气温持续走低,可横道河子的旅游热丝毫不减。元旦期间,老庞的道口每天通过的汽车更多了,而运输煤炭、粮食的列车也增多了,这让老庞更加紧张忙碌。最忙的时候,他的一顿午饭得分三次吃。
岗亭外,铁道边,老庞努力让已经微驼的身姿站得尽量挺拔,手中的信号旗招展,一辆辆汽车安全驶过道口。小镇如画,而老庞这个画中人还在守护着最美铁路的安全。
张学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