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多项技术创新应用 无锡江阴实现“无缝”对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2月08日   08 版)

    1月31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S1线)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锡澄一体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江阴正式迈入“双铁”时代,无锡的综合交通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

    “自从这班车次开通后,我们去无锡市区变得方便多了。”家住江苏省江阴市的刘心怡目前从事服装贸易工作,每个月她都会去无锡几次,处理进出货的相关事宜。1月31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S1线)正式投入运营,让刘心怡这样频繁通勤于两地的乘客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作为全国首条与地铁实现不同时速、不同制式、全线路、全时段无换乘贯通运营的市域轨道交通线路,无锡至江阴的S1线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总体设计,在造型、技术等领域突破性地应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实现了无锡和江阴两地的“无缝”对接。

    S1线设计负责人李洪强介绍,该线路北起江阴外滩站,止于1号线堰桥站,全长约30.4公里,设站9座。S1线与无锡地铁1号线贯通运营,线路串联江阴主城区及沿线城镇,拉近了无锡与江阴两地的时空距离,是“锡澄一体化”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以S1线南门站为例,该站点是全国首座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车站采用‘预制+现浇’的装配叠合结构,大举突破传统装配式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装配式地下车站防水难的技术难点。”李洪强对记者说。

    具体来看,一方面,铁四院设计团队创新性提出新型环扣式节点连接方案,解决了预制构件连接复杂的施工痛点。同时,轻量化预制方案则解决了大型拼装设备的运输难题,有效降低了建造过程中的效率和成本问题。

    另一方面,对比传统现浇车站,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大大提升了施工效率。统计数据显示,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的施工工期缩短30%,节省现场人工70%,噪音音量降低20%,施工用电节约55.7%,油耗节约83.9%,施工用水节约63.7%,排放污水减少61.4%,建筑垃圾减少68.8%,碳排放量减少超过35%。

    在使用全新技术手段和方案建设S1线的同时,立足“双碳”和智慧战略,铁四院设计团队通过智慧乘客服务、智慧运输、智慧能源、智能运维等7大体系构建智慧城轨解决方案,应用多项智慧城轨新技术,打造绿色化、智慧化市域快轨,全面提升S1线的安全、效率、节能等指标。

    “S1线采用新一代智慧城轨列车,搭载智能风源、智能列检、主动防撞预警等系统,具有快速智慧、绿色节能、舒适便捷的特点。”李洪强透露,在设计过程中,铁四院团队首创采用兼容WLAN/LTE的车载融合设备,以此完成不同车地通信制式无缝自动切换,让S1线与地铁1号线实现贯通运营。

    据悉,通过搭建BIM建设管理平台,设计团队将建设管理业务与GIS+BIM相结合,实现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应用,形成一套高质量、可借鉴的BIM标准。

    在这一标准的帮助下,设计团队能够打通不同车地通信数据传输的壁垒,突破了新建轨道交通接入既有线网时,在列车车地连续通信技术场景和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同时,S1线也是江苏省首条全线采用安检集中判图方案的市域轨道交通项目,为减少现场安检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过程中,S1线的多环节挖掘系统节能空间,可实现“供”到“用”全环节的节能降碳,全面提升绿色化水平。而基于市域快轨“源-网-荷”协同的绿色城轨基本架构,也助力整体系统综合能耗降低超15%。

    此外,设计团队根据S1线花山自动化车辆段,在国内首次研发信号应答器变位系统(获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取得CNAS/CMA双认证的第三方检验报告,系统可靠性达99.99%),解决了检修地沟信号应答器与列检作业冲突难题,填补了行业空白。

    李洪强表示,依托S1项目,设计团队还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发明了一种适用于富水地层、基坑带内支撑、明挖法施工的装配叠合整体式地下车站结构体系;发明了装配叠合整体式车站的全系列轻量化预制构件及板式构件柔性生产线;研发了装配叠合整体车站的全套智能施工装备及施工工法……

    统计数据显示,在S1线设计建设过程中,铁四院相关科研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87项,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1篇,申报省级工法1项,编制团体标准5项、市级标准2项。课题成果经院士科技成果鉴定,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单面叠合墙构造技术、多功能拼装装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李洪强看来,S1线不仅是联通无锡、江阴两地的便捷交通线,也是一条“文旅融合”线。这条纵贯南北的线路像穿针引线一般将江阴外滩、鹅鼻嘴公园、中山公园、徐霞客故居以及无锡市区的惠山古镇、南禅寺、崇安寺、小娄巷历史街区等数十个文旅景区串联起来。

    “南门站位于虹桥路与连洋路南侧,周边商业氛围与历史文化气息浓郁。”李洪强对记者说,为了能够进一步凸显人文栖息,该站厅采用天花裸露建筑原结构,站台使用全裸装的形式,整合机电、光学环境,梳理设备管线,构建出极具现代简约风。凭借全视角呈现出的工业建筑美学特点,南门站被江苏省住建厅选入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

    花山车辆段则大胆地采用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提高绿化率(由10%提高到21%)等海绵城市设计,与周边林地、农田、河道融为一体,被称为“市域轨道交通绿色博物馆”。

    “很多乘客都注意到,花山车辆段的装配式建筑场景非常丰富。”李洪强透露,花山车辆段85%的房屋建筑采用装配式,在花山车辆段,装配式综合楼、司机公寓主体结构均采用预制框架柱,综合装配率高达60%,为轨道交通领域之最,达到了两星绿色建筑标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S1线是一条“通江达湖”线——它不仅让长江和太湖两片自然水域来了一次历史性的“握手”,同时也以120公里/时的最高时速构筑起锡澄两地的“半小时通勤圈”。

    “S1线的开通标志着‘锡澄一体化’战略取得重大进展,江阴正式迈入‘双铁’时代,无锡的综合交通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对于无锡进一步融入长三角和苏锡常都市圈,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李洪强总结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真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2月08日 08 版

便捷旅客换乘 东航“空铁联运”迈入3.0时代
多项技术创新应用 无锡江阴实现“无缝”对接
助力国家公园建设 宝马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