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擦亮“金字品牌” 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赵安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5月31日   06 版)

    2023年5月13日,来自18个阿拉伯国家和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处的31位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第十二期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学员走访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视觉中国供图

    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之际,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5月30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巴林国王哈马德、埃及总统塞西、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和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访华并应邀出席开幕式。会上,中方宣布将于2026年在中国举办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并通过《北京宣言》《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24年至2026年行动执行计划》等新成果文件,对外传递出以合作促发展, 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的强有力信号。

    “与20年前相比,如今的中阿关系发展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成就。”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执行院长牛新春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在彼此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均在不断上升。此次会议是2022年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后中阿合作论坛举办的首次部长会,具有承前启后、推动落实领导人共识的重要意义。

    四国元首同期访华参会

    “4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出席开幕式,充分体现了中阿双方团结合作,推动中阿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愿望。”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邓励5月27日在吹风会上透露,本届部长级会议将进一步凝聚中阿共识,规划下阶段中阿合作,并将就巴勒斯坦问题发出中阿共同的声音。

    部长级会议是中阿合作论坛框架内最高级别会议,每两年在中国或阿拉伯国家召开,今年由中国主办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根据日程,5月30日部长会开幕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阿方主席、毛里塔尼亚外长马尔祖克共同主持召开部长会,重点就落实领导人共识、拓展中阿各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具体举措。

    对于4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同期访华并出席部长级会议开幕式,沙特阿拉伯《中东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报道称,此举显示阿拉伯国家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关系并在不断为此努力。

    巴林、阿联酋、埃及、突尼斯在阿拉伯国家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4国扼守西亚北非的交通要冲,且今年均恰逢与中国建交的纪念性节点:中巴、中阿、中突分别庆祝建交35周年、40周年以及60周年。在5月30日部长级会议当天,中埃迎来建交68周年纪念日。此外,此访是埃及总统塞西今年4月开启第三个任期后首次访华,也是突尼斯总统赛义德自2019年10月就任以来首次访华……综合上述多个维度,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指出,此次4位阿拉伯国家元首同期访华并出席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体现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全覆盖的特点和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

    中阿树立南南合作成功典范

    元首外交频密是“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一个关键佐证。近年来,这一表述早已成为中阿各国的共识。阿盟秘书长盖特5月29日指出,中阿合作论坛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归功于双方强烈的政治意愿。牛新春也认为,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中阿关系,是理解中阿关系上述历史定位的第一层含义。

    自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阿深耕细作,从2006年的“新型伙伴关系”到2010年升级为“战略合作关系”,到2018年又提升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再到2022年双方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关系的每一次提质升级都离不开中阿领导人的战略擘画与领航指引。20年来,论坛已成为促进中阿双方开展集体对话与务实合作的“金字品牌”,更树立了南南合作的成功典范。

    “面对国际政治复杂多变的百年变局,中阿在政治上的契合度和相互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在牛新春看来,这是“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第二层含义。阿盟外长理事会连续40多次专门通过涉华友好决议。阿拉伯国家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支持中国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第33届阿盟首脑理事会会议上,阿拉伯国家将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写入理事会会议决议。

    同时,中方也坚定支持阿拉伯国家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2023年,在中国斡旋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达成历史性和解,助推中东地区出现一波“和解潮”。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密切沟通,积极劝和促谈,推动停火止战,中方的公正立场和积极行动得到广大阿拉伯国家高度评价。本届部长会上通过《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推动国际社会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具体的行动去落实“两国方案”,旨在最终实现中东地区的长治久安。

    在牛新春看来,中阿经济合作不断换挡提速,是“当前中阿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的第三层含义。

    数据显示,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阿贸易额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3980亿美元,增长了约11倍,中阿双向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0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近3倍。此外,共建“一带一路”在阿盟22个成员国实现全覆盖,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中国沙特延布炼厂、阿布扎比哈利法港二期集装箱码头、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摩洛哥穆罕默德六世大桥等20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大型合作项目的成果惠及双方近20亿人民,有效促进了相关国家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

    牛新春表示,以中阿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为契机,推进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是中方对中阿关系未来发展的期待之一。中阿经济在石油进出口和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以及低碳经济等工业生产方面高度互补。未来,中阿双边直接投资和高科技领域合作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人文交流凸显青春底色

    “我想去中国看大熊猫吃竹子,也想去长城当好汉。长大后,我希望成为阿联酋驻华大使。”阿联酋中文教学“百校项目”示范校哈姆丹·本·扎耶德学校六年级学生哈姆丹近日在写给习近平主席的信中用稚嫩的中文笔画书写着自己的梦想。很快,他和同学们收到了复信。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勉励他们学好中文、了解中国,“把友谊的种子根植在心里,为开创中阿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力量”。

    青少年人文交流是中阿往来具有鲜明青春底色的一个缩影。2022年,中方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包括青年成才共同行动。中方宣布将举办中阿青年发展论坛,启动“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邀请阿方100名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科研交流,邀请3000名青少年参与中阿文化交流,邀请1万名阿拉伯人才参加扶贫减贫、卫生健康、绿色发展等领域专业培训;推动在阿拉伯国家建设更多“鲁班工坊”。一年多来,在各方努力下,“八大共同行动”取得重要早期收获。5月30日,中方又在部长会开幕式上宣布,下阶段,中方愿同阿方构建“五大合作格局”,其中包括构建更广维度的人文交流格局。中方宣布愿同阿方设立“全球文明倡议中国-阿拉伯中心”,扩大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规模影响,加快智库联盟、青年发展论坛、大学联盟、文化和旅游合作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中方将每年邀请阿方200名政党领导人访华,未来5年将同阿方力争实现1000万游客互访。

    “青年代表未来,重视青年交往显示出中阿站在长远战略角度发展双方关系。”牛新春指出,中阿在政治制度、语言、文化和宗教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着眼于未来促进中阿人民相互了解,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针对个别西方政客恶意抹黑攻击中阿合作,牛新春分析说,在面对美西方干预本国内政与发展时,中阿始终守望相助,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进一步指出,中阿合作可以形成“全球南方”和发展中国家的一支重要力量,有助于推动世界的多极化和多边主义,扩大和平、正义的声音。

    本报北京5月30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赵安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5月31日 06 版

擦亮“金字品牌” 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
又到儿童节 加沙儿童的灾难仍未结束
普京再提和谈条件 俄乌冲突何时了
课堂改革教学提质 技创融合人才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