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A股IPO生态重塑 “硬科技”企业将成下半年上市主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6月18日   06 版)

    伴随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即《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A股市场加速“优胜劣汰”。截至6月15日,A股共有154家上市公司因触碰红线受到风险警示。

    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A股IPO生态。安永大中华区日前发布的《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预计共有44家公司首发上市,筹资329亿元人民币,IPO数量及筹资额同比分别下降75%及84%。期内,创业板及沪市主板分别位列IPO数量和筹资额第一。2024年上半年专精特新企业的IPO数量和筹资额占比分别达48%、35%,为同比历年最高。

    从行业来看,“硬科技”行业企业较多的工业、科技以及材料是IPO的主要行业,此三行业的IPO数量及筹资额分别占上半年总量的89%和88%。

    “IPO门槛的提高,有助于筛选出更具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企业进入市场。”在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看来,资本市场新“国九条”总体要求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这意味着IPO生态将迎来变革。

    在今年4月落地的新“国九条”中,“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位列第二条,仅在总体要求之后。该条款从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强化发行上市全链条责任、加大发行承销监管力度三方面作出规定,重点强调了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等,同时明确进一步压实交易所审核主体责任、建立中介机构“黑名单”制度、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查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问题等。

    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IPO排队企业数量明显下降。A股IPO排队企业数量自2023年年底的767家,下降至2024年6月10日的526家。同时,A股IPO终止数量攀升,主动撤回企业占比高达97%。IPO首次申请企业数量锐减,截至6月10日,仅有两家企业首次申报IPO。

    对于下半年A股IPO市场的走势,该报告预测,以科技、传媒与通信、工业和材料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是下半年企业上市的主要行业,生物科技与健康行业上市热度或有所下降。

    “下半年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正在积极建设,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IPO活动有望逐步恢复,但短期仍将保持一定的收紧状态。”安永大中华区TMT(科技、媒体及通信)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李康认为,下半年,新“国九条”的执行情况将成关键。“另外,预计(政策)对优质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减,并更强调精准性。”李康认为,在此背景下,科技属性强、满足上市条件的优质企业将更早开启上市程序。

    据了解,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出台后一周,证监会推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即“科企16条”,从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私募投资等方面提出支持性举措。其中提到的健全全链条“绿色通道”机制、拓宽退出渠道、促进“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等受到创投机构关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分析称,在监管层拟提高上市标准,严把“入口关”,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方责任、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扩大IPO现场检查的覆盖面等新政策要求下,出现了“撤单潮”“零上会”的情况,“但这种现象是优化调整上市筛选标准、统筹梳理已提交上市项目的短期过渡阶段。”

    田轩认为,“科企16条”等举措将进一步优化科技企业上市发行的政策环境和流程,提高上市效率。但他同时表示,中介机构需要强化认识,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节奏放缓的背景下,并购交易将有望回暖。杨淑娟认为,从中介机构一方来看,包括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短期内投行业务确实会受到影响,但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的机会,也会带来业务增长点。

    国金证券研究团队也认为,从整体上来说,A股IPO标准更加严格,退市更加容易,会逐渐向“优进劣出”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从资产供给端来看,创投机构未来通过IPO实现股权退出的渠道被挤压,兼并与收购将成为创投机构实现股权退出的重要途径;从需求端来看,2023年年底,证监会等监管部门提出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优做强,产业链并购和跨界并购是A股上市公司实现产业整合和市场扩张的重要方式。A股上市公司若要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并购重组是其可选择的主要途径之一。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6月18日 06 版

飞行汽车离我们有多远
A股IPO生态重塑 “硬科技”企业将成下半年上市主力
瞄准未来产业 无锡打造新质生产力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