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24年08月0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忆乐黛云: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赵建永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4年08月09日   08 版)

    7月27日清晨,我收到中国文化书院院长陈越光发来的短信,惊悉乐黛云师母于当日凌晨3点46分逝世。遥想当年求学北大,受业闻道,开智增慧,不觉半甲子,不胜哀思悲悼之至!

    我在学术成长道路上,承蒙汤一介先生、乐黛云师母诸师长的关爱栽培。二位恩师学识渊邃,鱼渔俱授,言传身教。乐师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她对人生理想、学术事业的全然投入和提携后进、传承文脉的竭心尽力。

    乐先生在开创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之后,重点致力于跨文化学科的创建,并悉心培养后辈学者。得益于她的鼎力支持,天津社会科学院于2018年成立了由我主持的“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乐先生时年88岁因腿疾无法到场,便委托其学术助理张锦代为致辞,传递了她的深切期望与真挚祝福。

    张锦以《中国主体、世界问题——乐黛云先生跨文化方法论初探》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结合乐先生所著《跨文化方法论初探》,讲述了跨文化事业的经世致用特征。现实问题始终是乐先生思考的核心,她对方法和理论问题的关注,总是面向实践,观照着文化与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关系,故跨文化对话并非空谈学理,而是实学兴邦。

    汤一介先生2014年9月9日逝世后,由汤用彤书院院长雷原与我向学界倡议编辑纪念文集《汤一介学记》。海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撰文缅怀汤先生,我们从众多来稿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章、诗联等百余篇。师母所写挽联“未名湖畔,鸟飞何疾;我虽迟慢,誓将永随”,亦收录书中。

    乐先生曾委托我撰写一篇《汤一介先生大事记》,以附入《汤一介学记》之中,遗憾的是,由于太多史料需要考证,加之出书时限紧迫而没能赶出。2015年,我在协助乐先生整理出版汤一介遗著《我们三代人》的过程中,为理清书中的时间脉络,广泛查证考订资料,编出了汤先生的《大事记》初稿。以此为基础,2020年我撰成《汤一介先生学术年表》,这为编写更为详尽的《汤一介年谱》奠定了主体架构。

    汤一介全面继承发展了其父汤用彤的学术和事业,所以这份《汤一介先生学术年表》亦可视为拙作《汤用彤年谱》之延续或“后谱”,其中承载着对两代学者思想轨迹的连贯记录与薪火相传。

    汤一介先生与我主编的《汤用彤学记》,自三联书店2011年初版后,已成为海内外学界广为引述的学术经典。在乐先生的关怀下,《汤用彤学记》近日由汉唐书局精装增订再版。乐先生为此书撰写了两篇文章《我心中的汤用彤先生》《汤用彤与〈学衡〉杂志》。

    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汤用彤会通东西的学术思想,对乐先生以国学为根基从事比较文学乃至跨文化研究的深刻影响,也可以看到汤用彤温润敦厚的宗师风范和乐先生光明磊落的家国情怀。新版《汤用彤学记》是乐先生生前审定出版的最后一部图书,吾辈当珍之惜之。

    《礼记·学记》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纪念汤先生、乐先生最有意义的方式是,把他们的人生智慧、学术理念和理想事业传承发扬光大。眼底未名水,胸中复兴梦,我们共努力。

    (作者系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赵建永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4年08月09日 08 版

赵清荣:到殷墟奔赴3300年前的商文明
学了中国哲学,你会活得愉快
忆乐黛云:最好的纪念是传承
玻璃在古代中国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