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兵黄国治经营的负责农林病虫害防治企业里,迎面就是几面精心布置的文化墙。一面墙上用红色字体印着《歌唱祖国》《团结就是力量》等5首红色歌曲的歌词、曲谱,另一面文化墙上用翠绿色的字体写着16个字的企业病虫害防治理念。
“红色是党建红,代表老兵永远跟党走,每次重要集会,这几首歌是我们的必唱曲目;绿色是军装绿,也是生态绿,代表我们要守护好绿水青山……”65岁的黄国治边走边介绍。
企业的办公区干净整洁,但有些“冷清”。“这么大的办公区怎么没有人?”有人问。黄国治笑了起来:“我们的员工常年与山林树木打交道,如果都在办公室,企业离关门也就不远啦!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火灾’,除了专业的防治手段,还要加强日常防护……”
目前黄山风景区的6个管理区,都有黄国治的团队在开展病虫害防治。今年1月,黄国治接到任务,要对黄山风景区某区域20万棵健康松树进行注干施药。他迅速调集120人,组成10个党团员突击队,90天内完成任务,实现了100%覆盖、100%全流程操作、100%悬挂标识牌。
2024年2月,黄山遭遇大雪,出现大量雪压松倒伏。黄国治组织以退役军人为主的突击队,克服风雪冰冻、路险,650多棵黄山松得到及时救护。截至目前,黄国治的团队先后对93.5万株黄山松实施注干施药保护,保护成活率达99.99%,被誉为森林防护的“啄木鸟”。
黄国治的企业里有不少退役军人,全部是一线生产骨干。作为有着40多年党龄的退役军人,黄国治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摆阔气,每天到哪里都是一身工装。黄国治说,这都与自己曾是一名军人有关。
1978年12月,黄国治如愿穿上绿军装,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当时的基建工程兵是一支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部队。1979年7月,黄国治所在单位受领营房建设任务,急需5千方毛石,6个月内完成。
建房地基要求毛石重量在25-50公斤,黄国治创新了“纹理破石”法,确保了毛石重量适中、形状完好,他采取“清早、上午、下午”三班倒的方式,硬是把每人每天1.5方毛石量提高到4方多。
黄国治带着瓦工班共同努力,原本6个月的工期两个半月就完成了,一时震惊全团上下。就这样,当兵不到1年的黄国治破格入党。1980年2月,他又被破格派往工人大学学习,1年后成为一名排长。
1983年6月,黄国治所在部队集体转业到马鞍山钢铁公司。来到新的岗位,黄国治和在部队时一样,把“扛红旗、争第一”作为自己的追求。凭借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和实干,1995年,36岁的黄国治担任马鞍山钢铁公司下属一家机械厂的厂长,他大胆革新技术,被评为“明星厂长”。就在黄国治的发展前景被周围人都看好之际,年富力强的他却作出一个轰动全厂的决定:辞职创业。
创业做什么项目?黄国治把目光投向植树造林。
原来,2002年,国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在外工作多年的黄国治与妻子刚好在这一年回了趟江苏金湖老家。“金湖县有植树造林的传统,很早就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沟河堤旁、农田圩埂、荒滩荒地遍植白杨、泡桐等优良树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黄国治胸中涌动着激情,“马鞍山沿长江地带也有大量湿地、荒滩,如果租下来种树,应该会有不错的收益。更何况,种树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回到马鞍山后,他立即了解当地政策,注册成立一家林业开发公司。
想法固然是好,真正起步却是困难重重。向亲友借款、卖掉家里的一套房产……虽然勉强凑够启动资金,但市场上杨树苗价格不低,夫妻俩只好在当涂县江心洲租下土地育苗。
前往江心洲的水路风大浪高,夫妻俩驾驶一艘小船,一趟一趟运送种苗。他们请江心洲上有经验的农户帮忙育苗,自己也蹲在苗圃里学技术。等种苗长大了,他们又驾船把树苗运出来,和工人们一起起早贪黑栽种到荒滩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首批19.8万棵白杨树在荒滩上扎了根,黄国治植树造林的事业,一举取得成功。
小黄洲、薛家洼、长江大堤护堤地……到2011年,黄国治先后克服创业路上的重重困难,累计在长江岸线造林1.75万余亩,栽种各种树木105.5万棵,把马鞍山市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7%。原来的那位“明星厂长”,在全新的“战场”再一次干出了模样,成为人们口中的“造林先锋”。
从一棵树苗到万顷林海,从荒滩湿地到生态绿洲,黄国治在造林的同时,对林木病虫害防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种树容易,护养很难!只有把种下的林护养好,才能真正发挥其涵养土壤、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的作用。”
2009年年底,黄国治在战友的介绍下,只身来到合肥,正式开启探索农林病虫害防治之路。
为了节省资金,他住15元一晚的小旅馆,吃5元一盒的快餐。2010年6月,黄国治经过大半年的考察调研,正式成立了一家农林病虫害综合防治公司。这一年,他已经53岁。
新的赛道,每一步都很关键,黄国治也走过不少弯路。公司成立之初,黄国治把公司业务重点放在了水稻、玉米等农业病虫害防治上。但安徽本地的农业病虫防治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其他时间容易造成闲置,加上人员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公司发展情况并不好。
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政府购买服务开展生态保护方面政策,黄国治敏锐捕捉信息,果断将公司业务转向林业病虫防治。
2015年,美国白蛾入侵,安徽北部成为重灾区。黄国治带着公司技术人员,迅速上马美国白蛾检测、防治项目。在合肥周边开展检测时,合肥滨湖湿地公园发现大量病害,一夜之间湿地公园的杨树叶几乎被啃光,出现了“夏季冬景”。
“哪怕亏本,也要把病害消灭!”黄国治接下了难啃的“硬骨头”,迅速调集全公司的力量,两天时间完成6500亩面积的病虫消治工作。之后的芜湖无为市、马鞍山江心洲等多地林木的病害防治业务,也被他一一拿下,公司业务范围拓展到了安徽全省。
积累了丰富的林木病虫害防治经验后,黄国治又把目光转向了黄山松的保护上,开始专注于松材线虫病防治。2017年11月,黄国治带领团队开始负责黄山风景区部分区域的病虫防治工作。
黄山风景区的地形奇特,山高路险,检测、消杀难度大,对体能和心理素材要求高,黄国治大量招录退役军人、农林防治专业大学生。每年6月松材线虫防治关键期,他都亲自带着团队,带上设备和干粮翻山越岭展开作业。
松材线虫号称“松树癌症”,而松褐天牛又被称作松材线虫的“专机”,松材线虫寄生在天牛体内,在松木间繁殖、转移,从而完成松木间的传播,危害性极大。“松材线虫很难彻底清除,但只要每个环节都能做到精准、精细,就能有效控制。”黄国治给团队定下了决心。
病死树清理、除害处理、综合防治、化学防治,黄国治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生态优先、系统治理”16字防治理念,用专业的技术、高质量的服务、扎实的作风、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每道工序,做到了每个项目都能100%按质、按量、如期完成,验收合格率100%。
这些年,因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成绩,他先后获评“全国林业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全国绿色模范家庭”“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多项发明创新专利有力支持森林病虫害防治。
“守护绿水青山,我会一直做下去!”黄国治目光坚定地说。
梅良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龚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