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上午,江苏启东一所中学出现了一场风波,一名高二学生在升旗仪式后的发言中,把经老师提前审定的发言稿,换成了一篇抨击学校和家庭教育弊病的“檄文”。学校老师采取了包容态度,并没有打断,让他把名为《做美好的自我》的讲稿讲完,还表示不会对其处分。(《扬子晚报》4月9日)
类似这名学生公开表达对考试升学制度、学校管理制度不满的行为,近日在各地连续出现。
4月5日晚,湖北京山一中,有一些学生将学习资料撕毁并在学校焚烧,要求学校对于收取的各种教辅资料费用给出解释。之所以出现这样过激的行为,学生解释说,是为了发泄积累已久的怨气,因为学校经常让学生购买各式各样的学习资料。
3月9日,湖南湘潭一所中学晚自习时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扔书、撕书,学生称要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这所学校给学生加了许多课,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
2月,在寒假即将结束时,广东佛山的一名初中生因为寒假作业太多做不完,竟然“黑”了教育局网站。
这几起“反教育”事件,由于形式不同,会被很多人认为是孤立事件。其实不然,掀开“青春期逆反”这个最能掩饰真相的解释,背后的原因和学生的目的不言自明:在积弊重重的学校教育中,没有话语权的学生们试图表达自我。
可以说,对教育制度、方式、结果的反思,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者、媒体以及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自说自话,无论他们如何犀利论述,如何痛心疾首,被教育者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社会没有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
在学校中,学生只是被管理者、被教育者。在各级教育部门不断提出改革课程结构,减轻学生负担,改变单一应试目标的现实中,学生依旧是教师评比、学校评级、行政区域政绩衡量的砝码,而且从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中,不难看出这个砝码越来越沉。在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家庭中,他们也一直是被教育、被保护、被驱使的对象。从家庭到学校,他们没有机会和渠道来表达“我们是人,不是机器,如果是机器,也不是学校用来提高升学率的机器”这种内心的呐喊。
少年轻狂,中学生处于容易情绪化的年龄段,选择这些极端、激进的方式,的确有失妥当,需要老师和家长理解他们并有效疏导。更重要的是改革考试制度,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选择人才,让学生不再是学习机器。当然,这需要国家层面统筹解决。
具体到实际中,学校和家长要反思,继而改变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方式。要明白,在信息时代,学生早已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了。
现在的学生从小视野开阔,头脑灵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比成年人还要在行,不然不会想到并做到“黑”教育局网站。
他们更有表达的勇气。江苏这名高中生能够写出扬扬洒洒的《做美好的自我》,之前有河北省衡水中学的毕业生写了《重点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毕业生钟道然写出了《我不原谅》,都直指教育问题。更小的反抗者是两个10岁的小女孩,画了一本“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书”《斗妈大全》:“你老妈骂你的时候,你可以看着其他地方,想别的事,不管不听;你老妈使劲骂你的时候,你可以装哭(使劲儿点)”这些图文并茂的招数,获得点评:“虎妈狼爸有多少,斗妈大全就有多厚。”
自古英雄出少年,有思想、有勇气的孩子终将成大器,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已经推行10年之久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那么,当这些学生真的开始思考并说出想法后,老师和家长们没必要恐慌,先要容得下他们的批判,再给他们表达的平台,之后就更容易达成一致的目标。
李新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