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十八大·解读

直面十八大有感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2年11月26日   02 版)

    作为参加中共十八大的一名代表,会前会上会后,参加学习讨论,感想感悟颇多。虽难免肤浅,有失全面,但作为直面直言,还是一吐为快。    

    民主的新路

    十八大!世界的眼光,再次向着中国聚焦。聚焦的眼光,有惊叹号,也有问号。

    记得新中国建立前夕,黄炎培问:“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一问一答,振聋发聩。

    执政时间长了,事业红火了,“环境渐渐好转,精神也就渐渐放下”者果不乏其人;“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实令人堪忧。在新环境、新形势下,我们找到这条民主新路了吗?

    黄炎培“跳出周期率”的警钟,再度敲响!

    毛泽东指出的“民主的新路”,走得如何?

    如何实现民主,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探索,主动或被动地充当西方民主制度“试验品”的都有。一系列严酷现实告诉人们,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新路,是一个民族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的民主新路,要和平、稳定的民主政治,不要暴力连连、社会动荡;要统一、和谐的民主发展,不要国家分裂、一盘散沙;要繁荣发展的民主建设,不要经济停滞、生活倒退;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民主政治,不要官员腐败、政府变质;要吸收人类民主政治建设共同文明成果,又与本国实际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避免封闭保守、简单照搬。

    我们的民主之路,要有中国特色、中国创新。2006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努力改进、逐步完善选举民主的同时,将协商民主作为民主形式之一,在国家权力中枢和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增强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凝聚民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两种民主形式结合起来,将有力推动民主政治的新发展。

    胡锦涛要求,各级党委都要“增强开展政治协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民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中国,正沿着民主的新路稳步前行。我们要,也一定能跳出“兴勃亡忽”的周期率。

    “兴国之魂”的伟大工程

    十八大如何提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引人注目。因为提炼和培育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凝炼“兴国之魂”的伟大工程。

    此工程说慢也慢,要得到社会公认,深入到各个角落,覆盖到方方面面,化为形影不离、无所不用的标准规范,往往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今天大家还记得的“仁义礼智信”,就经过了封建宗法社会的千年灌输,“修齐治平”的反复锤炼。

    此工程说快也快,非常时期的特殊社会存在,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和形成共识。比如,拯救民族危亡——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当前的社会存在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方式进入转变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期。既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共识,又因多元多样多变而难以凝聚和形成共识。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对什么是“核心价值观”,自然也难免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培育核心价值观,就要因势利导,锲而不舍,急不得,也松不得,主要是松不得。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为推进“兴国之魂”工程,指出了航向。

    社会进步,无疑需要先进阶级的政治主张来引领。当代中国要进步,无疑需要以先进的、科学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和引领。先进性是方向,是旗帜,当然应成为“核心”。但核心只能寓于整体之中,核心不能取代整体。没有核心的整体,成何体统?遍体皆为核心,就没有核心。先进性要放大为全民、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只能寓于其中,而不能因为其特别重要,就简单划一地取而代之,或形式主义地名而状之。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使核心价值观与我们的事业紧密相连;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社会层面,使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活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层面,使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厚德载物”的基本主体。这就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各个方面,把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于全社会共同价值观所需要的包容性之中。

    三个倡导蔚然成风,核心价值跃然而出。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实践探索。行业能一致的先一致,局部能统一的先统一。例如,“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再加上“共建社会和谐,共谋民族复兴”,就可以成为凝练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选项。

    培育核心价值观,既要有科学论证、理论先导,也要有敬畏之心来支撑。讲“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是讲不信鬼不信神需要的思想状态,不能放大为对什么都无所畏惧。如果人以自我为中心无限膨胀,就会像当年恩格斯所讥讽的马赫那样,变成一架“发疯的钢琴”。对全体人民一体遵循的核心价值观,就得有敬畏感,以此为准,常怀律己之心。共产党人敬畏人民,敬畏人民之所向往所遵循,率先垂范,自觉践行。“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国际歌》再度响起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相继在雄壮的《国际歌》旋律中圆满结束。

    《国际歌》再度响起,今天,要向世界传达什么信息?

    一是信仰不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信仰,是一种力量、一面旗帜、一个方向;是一种传承、一种坚守、一种自觉的行动;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思想基础,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二是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记者的见面会上发表的讲话,通篇大写着两个字——人民,饱含着对人民的一片深情,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三是和平发展。西方有人惊呼:“冷战结束了,但是共产主义还没有结束,那就是在中国。因此我们在亚洲要……”劝君少乱想,莫胡来。中国坚持的社会主义,不是冷战时期那种与西方世界不共戴天的对手,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融入世界市场体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在致力于世界不同领域、不同层次扩大和深化“利益汇合点”,构建“利益共同体”,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从而推进自身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是生态文明。依托工业文明崛起的西方,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大贡献。但西方式的工业文明在生态上却并不文明,只是一种高代价、高能耗的为少数国家所独享的文明。在以满足资本增值为原动力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在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基础的成本外化的工业经济模式中,存在着经济增长与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和有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当今这种矛盾已到必须解决的临界点。一个人口两倍于全部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明确要创造一个满足世界大多数人共享的新文明模式:生态文明。

    1844年,马克思在探索和憧憬共产主义社会时,曾写下这样几句话:“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这正是十八大再度奏响的《国际歌》,要向当今世界传达的新信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 叶小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26日 02 版

直面十八大有感
高储蓄率呼唤普惠型社保
重塑我们的幸福观
谁是未来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学者聚焦世界城市发展战略选择
科学家扎根偏远山区扶贫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