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风雨成就卓越,百年长安再谱新篇。11月24日,“百年长安、自主未来”长安诞生150周年庆典在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150年的风雨砥砺,长安以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精神,绘就一段民族工业崛起与振兴的征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陆装科订部部长姬建民、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董事长徐斌和长安董事长徐留平等领导出席大会。
庆典仪式在国歌声中开始,随后,六个彩车方阵和七个汽车方阵依次入场。“洋务之风”、“救亡图存”、“改革开放”、“强国之路”、“科技兴企”、“文化长安”六个主题彩车方阵分别代表着长安发展中的六个重要阶段,带着人们重温了长安150年的风雨历程;由“长安轿车”、“长安商用”、“长安福特”、“长安铃木”、“长安马自达”、“江铃控股”、“长安轻型车”构成的七个汽车方阵,如同一道道流动的风景,展示了长安今天的辉煌业绩。
“2012年,是长安150周年华诞的荣耀之年。”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在致辞中表示,回望三个世纪的历史变迁,长安从诞生之日,就紧紧融入国家复兴、救亡图存的民族革命和解放事业中,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多项历史性纪录,书写了无愧于时代与历史的辉煌业绩。改革开放后,长安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贯彻落实“军转民战略”,坚持“军民结合、良性互动”,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开发”,坚持“自主与合资并举”,不断地成长壮大,百年长安的活力不断增强。
投身实业
百年老店来之不易,铸就百年品牌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有说服力的名片。长安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砥砺,正是“实业强国”和“改革创新”的最好体现,也正是中国自主品牌自强不息、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
1862年,“师夷长技以自强”声高涨,洋务运动风起云涌。在上海松江的一座庙宇里,英国人马格里在清朝重臣李鸿章授意下,带领50名工人,开始筹建一家名为上海洋炮局的兵工厂,这就是长安的前身,并从此揭开了长安投身实业、创新发展的序幕。“习西器,用洋人”也为长安埋下了开放的种子。
1864年初,李鸿章采纳马格里的建议,购买了英中联合阿思本舰队上的机器设备,并装备到洋炮局。其中包括蒸汽锅炉、化铁炉、铁水包和各种机床等,从而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升,中国近代第一座现代化使用机器生产的兵工厂诞生了。
兵器从手工方式生产到机器生产,是兵器工业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洋炮局成为中国第一个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并具有机械化生产能力的企业,也是中国第一次使用蒸汽机作动力的工业企业,更是中国首家进行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工业企业。从此,中国的兵器工业进入近代兵器工业时期,中国近代工业由此发端。
保军报国
自诞生之日起,长安作为民族兵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受到各方的关注。在企业发展历程中,长安始终坚持“保军报国、强企富民”的思想,在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发展军工技术中屡次挺身而出,担当重任。
“战以止战,兵以弭兵,正义的剑是为保卫和平。创造犀利的武器,争取国防的安宁,光荣的历史肇自金陵。量欲其富,质欲其精,工作是不断的竞争。”这首由郭沫若作词、贺绿汀作曲的《金陵兵工厂厂歌》(工厂西迁至重庆后,更名为《第二十一兵工厂厂歌》,也就是现在的《长安之歌》),正是长安人的精神写照。
在军品板块,作为国有大型特种产品骨干企业、国家重点特种产品系统研制生产基地,长安形成了陆海空三军常规武器系统研制格局,具备开发大型复杂系统的能力,先后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的研制和生产,一批重点产品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式上,装备长安产品的方队,凝聚科技创新的智慧和保军报国的激情,光荣地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珠海航展上,长安产品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精准的适用性能吸引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展示了中国军工技术跃升的新形象。
改革新生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响应“军转民”的号召,百年长安踏上二次创业之路,开始了“军转民”的艰难探索。在此之前,长安也进行过军民结合尝试,并于1958年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吉普车,但那次浅尝辄止。正是这一次的改革突破,长安完成了由单一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涅槃新生”。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长安渐渐意识到,仅靠此类技术含量低、市场需求小、竞争力弱、利润微薄的产品,无法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通过全面的市场考察和调研,长安敏锐地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将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针对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缺轻、少重、无微”的市场格局,长安决定从微车入手,进入汽车领域。
1984年,长安和日本铃木公司正式签订了技贸合作协定书,进行微车和发动机项目的合作,开始生产“长安”牌系列微车。由此,长安依靠3500万元起家,正式进入汽车领域,走上“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之路。
时值长安150周年之际,长安已经成功跻身中国汽车第一阵营集团,产值突破1400亿元,产销汽车200多万辆,品牌价值达到346亿元,成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十强,自主创新能力多年位列行业第一,自主品牌销量中国第一,长安的发展受到各方的肯定。
自主未来
实业强国、实业兴国的根本途径是自主创新。回顾历史,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论是“师夷长技”的无疾而终,还是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覆灭,无不充分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欲以简单的外购、仿制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自强,是行不通的。
在汽车领域,长安深刻认识到,作为发达国家安家立命之所,巨额利润之源,汽车业包括上下游产业的核心技术,是绝无可能用金钱、股权、市场简单换来的。因此,长安坚持自主创新是生存之本,自主品牌是发展之基,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自主研发、自主管理、自主品牌三个维度,长安形成“三位一体”的“以我为主、自主开发”模式。这一开发模式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6年命名为“长安模式”。
长安的自主创新,并非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式的创新,而是放眼全球,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的基本方法论,整合国际优势资源,打造全球研发体系。先后在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美国底特律等地成立研发中心,构成了“五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研发格局,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坚定了长安自主研发的信心。
截至目前,长安已建立起一支6000余人的科技队伍,拥有国内专家、博士150余人,外籍专家300余人,居国内汽车行业第一。2009年和2011年,在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对729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中,长安自主研发实力连续两届位居中国汽车行业第一。
撰文 黄少华 钟天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