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2013年04月16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独立书评

立一座城市文化的碑

——读《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

雷达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04月16日   10 版)

    近几年来,有关某一地域、某一城市的文化著作渐渐多了起来,风格与叙述也呈多样化态势。聂还贵的《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就是这样的一本著作。书印刷得精美,其中配有大量插图,体现出了典型的图文时代特色。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吸引我的是有关大同的文化书写。随着这本书,我神游大同,不仅是当下的大同,更是历史中的大同、文化的大同。

    正如作者所言,“一座城市,应该有一部自己的传记。一座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其所属民族与国家的一镜鉴照。” 《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就是一部有关大同的文化传记。大同这个城市的名字很能逗引起人的文化想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但这只是一种说法。且不去考证大同地名的最初得来,且不说现实中的大同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存状况,就“大同”这样一个名字而言,确包含着人们对大同世界和小康生活的强烈向往和美好心愿。

    《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从大同遥远的历史出发,将大同的历史文化层层铺开,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便渐渐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先,该书铺陈而出的是大同的自然风貌,那些在历史中放射着异彩的山川河流是构成大同文化景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雁门关外、恒山北边,桑乾河水日夜奔流,这都是大同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土壤。悠久的历史是该书首要陈述的部分。历史曾一次次将大同推向战争前沿,那些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则一个个登上了大同的风云舞台。作者聂还贵当属“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之类,他由盘曲蜿蜒于大同境域的长城引出徐达、朱元璋、朱棣、刘伯温、李贽、卫夫人等人,一座拥有丰厚历史底蕴的文化之城屹立纸上。聂还贵在回溯历史时的文字是诗意的、温柔的。譬如他在想象徐达与当年的明月时如此着墨:“是的,世界从来就是这样宁静,压根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宁静,是一缕美丽月光,可以灵巧穿过私密锁钥,照亮人性的卧室与抽屉。”一个人只有在对一段历史有深入研究并从中找到人类诗性的存在时,才能发出这样的感慨。聂还贵对自北魏至隋唐的历史有着深入研究。这本著作让我想起他此前的另一著述《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对历史的研究一样深入,一样具有诗性。

    民族文化是构成大同独特文化风景的重要一脉。作为一座古都,大同独特的民族风情遗存是其魅力与文化表征之一。那些曾经存在于历史上的少数民族,那些今天遗留下来的民族古风,让大同成为一座民族融合见证的古都——胡风汉月共同抚摸此地,泽被此处的各个民族。大同的古迹往往是解读民族文化的宝贵化石,历史教科书上遥远飘渺的名词在大同这里俨然复活,历史上北朝先都北魏平城为象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了鲜活的面容,有了可触摸的质感。契丹、女真等民族也在这里参与过文化的建构。聂还贵对北魏王朝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研究中,还发现了历史洪流中诸多民族的文化轨迹。他充满激情地告诉我们:大唐是从北魏无边旷野走来的;夏商周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源头,北魏则是第二个;隋唐从北魏而来,创造出胡汉交融的新型文化。只有同时具有学者和作家身份的人才会逆历史之流而上,找寻民族历史的合流之处。在第五章“民族融合圆舞曲”中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北魏,中华民族心路历程的一个特殊驿站,中华文明的一个历史拐点”,“惟有文化,尤其核心价值观的趋向认同,方为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终极力量。”

    大同历史悠悠,宗教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佛教、道教都曾在大同得到过滋养与传播。北魏是一个佛教王朝,平城堪称一座佛城,大同则有佛国龙城之盛誉。今天的大同仍然承袭着佛寺之都的余脉,四合院与寺院相间勾连,随处可见寺院塔庙:府庙、文庙、五道庙、七佛寺、城隍庙……恒山的道教之光也映射到了大同,北宋神宵派传人元真子张侍宸曾住持大同开元观,其弟子青霞子阎德源则在大同筑玉虚观,后又受命至十方大天长观,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白云观。所以,宗教文化至今在大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漫溯,构成一种特异的文化气息。

    《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还涉及了多种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一种海浪般的声势。读这本书,常常有一浪未平,一浪又涌之感,大同的魅力由此构建。比如其建筑文化: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四合院,不在北京,不在西安,也不在洛阳,而在大同;又如雕塑文化:中国真正的“雕塑”作品也始于大同,云冈石窟名扬天下;再如书法文化:魏碑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人尽皆知。读这本书,让人惊喜不断,也让人惊讶于中国文化的博大和自己对其了解的狭窄。作者不但为我们推开一扇文化的门,而且引导读者一起反思文化问题,其中不乏对文化、生态、伦理的反思。作者通过李约瑟之口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批判,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正视“人与地球关系”、确立“天人合一”的思维比讨论“全球化”更重要。显然,这是一种已经树立起文化自信的态度与生态文明的观点。

    这确是一本文化之书。诚然,书中也出现了信息量过于密集的情况,有一些与大同距离过于遥远的信息也细密地出现,虽旁征博引之,但不无堆积之感。然而,无论如何,聂还贵对大同的深挚的爱是显而易见的,他长于大同,倾心于这片土地,他著述大文化所付出的心血,令人钦佩。读此书,艾青的两句诗不时地浮现在眼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此言放在聂还贵身上,颇为恰当。

分享到:
道德不能包治百病,但可以匡正人生
成思危: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
农村选举的那些事儿
立一座城市文化的碑
北京阅读季:书香助飞中国梦
灵魂的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