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落幕的山东省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决赛中,泰山学院的刘艳丽、郭慰慰两位青年思政课教师在5个板块中摘得两项桂冠。
成绩的背后正是泰山学院对思政课的多年探索。如何让思政课入耳、入心、接地气?泰山学院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实践环节,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探索取得了成效。
“正面敌多,牺牲将领多、级别高。”“我认为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的敌人,游击战的作用更大些”。在思政课老师刘艳丽“全民族抗战”案例分析课堂上,同学们正分组围绕着“两大战场的作用”进行讨论。
课堂上,同学们唇枪舌剑,刘艳丽则扮演着“导演”的角色,适时插话询问“推波助澜”,让学生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中。“思想的碰撞引发了思考,抽象枯燥的理论课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让‘中国故事’真正走进了学生心中”。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周向军教授评价说。
像这样的“案例教学”,在泰山学院的思政课上已开展多年。一届届的学生毕业离校,讨论的话题也常变常新,授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却依旧如初。“我真心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大赞!”这是一名同学给刘艳丽的留言。
该校党委书记王庆功说,“案例教学”是泰山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尝试之一。近年来,学校探索并形成了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王莉的思政课上,学生们会集体观看“感恩母校,纪念青春”的主题视频,为的是“让学生以青春的名义去思考、去探索”。
诸如此类的项目化实践教学形式还有很多:“我在政策中”、“经典影评”、“万里与农村改革图片展观感”、“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调研”……一个个鲜活的选题、一次次有意义的调研实践,同学们在广阔的社会大舞台中,加深了对国情和社会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将传统课程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设计为若干个实践教学项目,围绕项目组织教学,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清国情,陶冶道德情操。”泰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秦梦华说。
思政课教师郭慰慰曾收到过一个大大的“平安果”,并附有一张字条:“敬爱的郭老师,您是我人生的恩师,在我感到无助的时候,是您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放心吧,老师,今后我会看得更远,走得更稳!”
送“平安果”的学生叫李雪(化名),这个姑娘一度抑郁,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有一天,郭慰慰批改学生作业,她“读出”了学生文字中的异样。“我读着读着,发现这名女生对父母有陌生、怨恨甚至敌对的情绪。”于是,郭慰慰放下手中的工作,赶紧约到这名女生,耐心地聆听了她的诉说。
原来,这名女生因为家庭原因,自幼与奶奶生活,很少体会到父母的疼爱。后来,有了弟弟后,更是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原本和她感情很不错的同学,又因为一件琐事和她闹了矛盾。从此,她变得内向、敏感而脆弱。了解情况后,郭慰慰多次与李雪谈心,并和其他同学悄悄帮助她。一个学期后,李雪的性格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像郭慰慰一样,泰山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人人都有个记事本,专门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心里诉求。切实帮助学生“学习上解惑、心理上解压、生活上解困、就业上解难”,有效地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