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碑林区的垃圾车

张晨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0月13日   12 版)
;我的悠长假期

    十月三日晚上八点多,西安市碑林区马厂子和西二道巷的交界处,一个巨大的压缩式垃圾车旁,有一个兴奋得不时大叫的小男孩。离小男孩不远的地方,一对夫妻蹲在路边的石阶上,男的用手机直播看男篮亚锦赛实况,女的一直盯着五米外的孩子。这对夫妻就是我们夫妇,那个痴迷垃圾车的小男孩,就是我们的儿子。

    看起来像是饭后遛着弯走到路口就停下的一家人,可我们明明是来旅行的。

    黄金周的前两天,先生西安出差,我们“十一”出行的目的地也就自然而然地定在了西安。照说我这种有寒暑假的人,应该不必为短短七天的假期激动,选择在出行高峰凑热闹更是太不明智,可是对依赖体质明显的人来说,就跟一个人吃饭不起劲儿一样,一个人的假期也总缺少点什么。而自打有了孩子后,因为严重的圣母情结,再单独两个人出门旅行似乎是不道德的了。

    带上孩子的旅行,绝对不是多一张机票加一只小碗这么简单,一切都变了。出发前打包,你会发现他的衣物霸占了行李箱大部分的空间,完全不给你臭美的机会和腾挪的空间;行程中,所有的安排都要考虑他的兴趣体力和饮食起居;潇洒的背包客?永远不可能了。否则因为疲劳出汗受风,感个冒发个烧,分分钟给你好看。

    十月一日中午到达之后,我们在酒店附近的巷子里乱蹿,想找个本地人常吃的泡馍店,馍端上来孩子一口不吃,用免费高汤把自己灌了个水饱。出门去,小小的他,被立在路口的垃圾车惊艳了一把。事实上,十月二日晚上,我们也是在同样的地方,看着同一辆垃圾车,足足半个多钟头——这辆巨大的压缩式垃圾车有六个轮子,上面写着“碑林市容”。不同于其他小型移动式垃圾车,它更像是一个垃圾站,附近的人们都把垃圾箱拖到这里,送垃圾的居民和清洁站的工作人员一起把垃圾卸到翻斗上,按钮一开,垃圾车扬起手臂,倒进车里,接着盖住,然后压缩,如此反复。枯燥乏味的机械动作,对孩子而言仿佛有魔力一般怎么也看不够。

    又过了一天,行程结束吃罢晚饭,先生想回酒店看亚锦赛,我想去大雁塔看夜间喷泉,于是问儿子,“打篮球和音乐喷泉,你更喜欢哪个?”几乎是一秒也没有停顿地回答:“垃圾车。”连在去往垃圾车的路上,我们刻意地绕路,他都能敏感地觉察,简直是自带导航。

    其实不甘心回忆里只有垃圾车。第二天去陕西历史博物馆,碰上“高棉的微笑”特展,人不多,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看完佛陀、湿婆、毗湿奴、伽内什的雕像,感受人类丰富的想象,体会着微笑里的“慈悲喜静”,体会着怎么才是“在喜悦中永远地匿名”。一转身,儿子仰着头,举着小手,嘴里念叨着什么,看见我望着他,走过来小声告诉我,“妈妈,三十九个圈儿。” 原来,这伙计在数佛头雕像上的发卷儿。真是哭笑不得。

    也想学国外,带着孩子攀岩、滑雪、徒步,战士一样的爸妈,和他们小皮猴子一样的娃。不是没有教训,年初去武汉,心里觉得孩子大了些,胆子也就大了些。让他跟着我们一起走,每天四五公里的样子。因为新鲜,孩子坚持下来了。最后一天,下着雨,先去汉阳的归元寺,再去汉口的古德寺,午饭后坐了轮渡回武昌,下午步行去长江一桥。看卖艺的歌者,看游泳的人,看蘸水在地上写大字的爷爷。上桥后听到火车声,桥边岗亭里的警察爷爷告诉他,呜呜声响到第二下的时候,火车就来了。一看果然是这样,高兴坏了,数了一辆又一辆。回来的出租车上心满意足地睡着了,到了夜里开始高烧。凌晨一点半,宽阔的水果湖大街上下着大雨,没有一辆车,抱着孩子狂奔的场景现在想来仍是心悸。

    害怕也好,狼狈也罢,现在都已经成为记忆中难忘的部分。同时我也不会忘记,因为他的存在,也让我发现常规行程之外的别样风景,并学习为一些小小的发现而感动、惊喜。

    前年在北京,清华大学里的轰轰作响的压路机,成了他立志上清华的重要原因,高铁上的一碗方便面,是比全聚德还要印象深刻的美味;年初在武汉住院,来给他送饭的阿姨他一直记在心里并不时提起。我也开始觉得,其实不用刻意去寻找风景,能够体会另一种风土人情也是幸运。同时也终于明白,旅行的每一天,不会因为旅行二字而有不同,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一场舌头和胃的怀旧之旅
这里的生活与我无关
碑林区的垃圾车
回家这七天
盼望这该死的长假快点结束
去想去的地方见想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