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援疆之前,田英宝对于自然条件的艰苦有心理准备,到了新疆,他才发现那里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荒凉。他所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中学距离和田市有200多里地,学校靠近沙漠,从学校门口的树林走出去500米就是沙漠。“天气好的时候不刮风,即便如此,脚上的鞋子半天不擦就会有一层土。沙尘暴来的时候,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更困难的是饮用水是咸的,对人身体伤害很大。”对于这些,田英宝记忆犹新。
2011年北京市共选派优秀援疆干部教师51人。其中,教育管理干部7人,援疆教师44名,密云西田各庄中学数学教师田英宝就是这些援疆教师中的一员。
“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援助新疆的时候, 我是党员,理当冲在前面,于是我主动申请,把它看作我人生中的光荣经历。”田英宝说。
田英宝在十四师四十七团中学挂职副校长,他觉得自己肩上担子很重。在这所学校里,有学生7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70%,学生基础薄弱、教师教法单一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教学工作。田英宝刚到学校就碰到了一次全校教师教案检查,100多名教师,只有两本教案勉强合格,其他教案没有教学目标的设定,也缺少教学过程的设计,写得非常潦草。作为北京派来的援疆教师,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田英宝被委以重任,主抓学校教学工作。
“我先是在教室里待了一个半月,把老师们讲课时存在的问题都仔细地记录下来。”田英宝没有急着给老师们“开药方”,而是深入学校各个年级听课调研。田英宝发现,上课时,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常常是讲得满头大汗、口干舌燥,而课堂练习和必要的训练几乎没有,结果是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试检测,很多孩子考不及格。
教学改革刚推行时,有很多教师不理解,有的教师甚至跑到校长高正英那里去哭鼻子,表示“太难了,搞不来”。高正英坚决支持田英宝进行的教案和教学改革,对教师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学校的支持下,田英宝力主推行的教案和课程改革,逐渐获得了教师们的认可。他当时创立了一个六步教学法:第一步,复习引入;第二步,新课程学习;第三步,巩固练习;第四步,课堂小结;第五步,随堂小测验;第六步,留作业。有了这“六步”做抓手,教师们的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们上课更投入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田英宝主持的教案改革被十四师教育局确定为德育示范现场会的展示项目。
“所有科目,老师讲课不能超过20分钟。”这是田英宝在培训学校教师之后,给教师们课堂教学提出的硬性规定。有了新的授课方式,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在半个学期后的检测中,六年级两个班学生数学考试的及格率能够达到70%以上。
“援疆是一场内心的洗礼。”田英宝对记者说。
在援疆的547个日日夜夜,田英宝也了解到四十七团的历史和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在这个过程中,田英宝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着。“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老战士,他们曾日夜兼程17天,徒步几百公里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平解放了和田,为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的屯垦戍边事业贡献了宝贵的一生。”田英宝说,“每当我想起那些可敬可爱的兵团人无怨无悔的达观态度,不甘落后、奋力进取的工作劲头,内心就被一种感动、振奋的情绪激荡着,灵魂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
在一次兵团系统的演讲比赛中,当时五年级二班学生肉孜买买提在他的指导下,用流利的普通话演绎了这分“兵团精神”:“在这里,你不但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还能得到精神的洗礼,受到心灵的震撼。”
凭借精彩的演讲,肉孜买买提在农十四师举行的“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双语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凭借出色的工作,田英宝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援疆先进个人。尽管回北京已经4年了,他的心还一直在新疆和田那个偏僻、美好的学校里。最让他开心的是,学校的副校长易海西来北京出差时到密云家里看他。易海西是陕西人,大学毕业和女友选择留在新疆工作。“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留下老师困难,他们选择留下,这是最让我高兴的。”田英宝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桂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