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7年08月2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禹诚:“大国工匠”背后的金牌教练

实习生 李明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08月25日   02 版)

    禹诚老师身着蓝色工装,在学生们的簇拥下,聚精会神地调试程序,她时而默念,时而用粉笔在黑板上计算。

    输入程序、安装工件、启动坐标轴……在她的操纵下,庞大而笨重的机床就像她那双灵巧的手,不一会儿就把一块儿长方形废铁切割成一方造型精美的印章,印章底部赫然出现她的英文名字。

    这个暑假,类似的场景在武汉第二轻工业学校数控中心的车间多次上演。作为该中心的负责人,为了吸引更多新生填报数控专业,这位45岁的国家级名师带领高年级的学生展示出一场场“达人秀”,引来无数的家长和学生啧啧称奇。

    集高级讲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三种身份于一身,禹诚是武汉市中职学校首位具有“三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从基础课、理论课到专业课、实训课,她让一批又一批中专学生走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高领奖台,带出了一支数控界的“梦之队”。

    1993年,禹诚从华中科技大学锻压专业毕业。这名刚会走路就跟着做乡村教师的妈妈上讲台的女孩,放弃了沿海城市的优厚待遇,选择成为一名中职教师。

    2000年,数控技术在国内刚刚兴起,禹诚敏锐地意识到该行业潜力巨大,她一方面建议学校开设数控加工实训课,一方面四处搜罗资料自学相关知识。

    “那个时候,我对数控非常痴迷,能在电脑前琢磨一整天,有时,灵光乍现,还会凌晨两三点爬起来继续钻研。”禹诚用了8个字来形容自己当时的状态——挖空心思,削尖脑袋。

    2004年,学校成立了数控技术中心,禹诚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首席培训师。为了弥补技术短板,暑假里,她放弃休息时间,和学生们一起泡在车间里练习。

    夏季高温,车间没有空调,只能靠一台工业大电扇消热解暑、驱赶蚊虫。“电扇的风很大,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又干又疼。”为了节省往返家里和学校的时间,她干脆搬进学生宿舍,开启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你这是把自己卖给了学校啊!”同事经常调侃她。

    冬天,她冒着大雪,每天步行几里路到学校指导集训;夏天,她顶着烈日在废品回收站里翻找适合比赛的毛坯……这个“拼命三娘”带着学生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数控技能大赛训练模式和方法,累计消耗了30多吨钢材,磨损了800多把刀具。

    2008年至今,作为学校数控大赛集训队总教练,禹诚带领集训队连续7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捧回7个一等奖;连续4次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指导的选手有8人获得全国一等奖。

    当初那个青涩的女孩,如今已俨然成为湖北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声名赫赫的“掌门人”。她主编了10多本教材,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市级课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带出了一个“梦之队”:1名全国技术能手、两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名湖北省技术能手、11名武汉市技术能手。

    “这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团队。”一位年轻教师告诉记者,有很多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屡获大奖的毕业生拒绝企业的高薪,回到母校任教,“他们对这里有一种特殊感情”。

    扎根中职教育24年,无数辉煌的背后,禹诚也曾苦闷过,动摇过。

    刚进学校,她在四处漏风的平房一住近10年,被水淹过,被蜈蚣咬过;也曾有高校发出过邀约,有企业高薪聘请她“下海”,但最后,都被她拒绝了。

    面对当年的同窗有的身价过亿元,有的做了全职太太,她说自己也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感。

    禹诚的手机里一直珍藏着两条第一届学生发来的信息:“你可能不知道,在我叛逆准备偏离轨道时,你用关爱和行动及时拉住了我。从此,我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别人评论是‘充满正能量’的人。”“老师,您的美,永远跟我们第一次见到您时一样,甜甜的,纯纯的,未曾改变。”

    都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禹诚却说,学生其实就是一个个小灯泡,照亮了她。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带给她快乐和幸福,“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一些人对中职学生有偏见,认为他们是被高中淘汰的‘差生’,但在我眼里,这是一群有待发掘的宝贝。”禹诚说,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差生,“玉不琢不成器”,培养学生的过程就像制造一个又一个精美零件,是一门艺术。

    2008级学生钟波来自黄陂农村,从小跟着在武汉打工的父母四处漂泊上学。

    “当初来二轻工就是为了混日子,到了年龄再出去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钟波坦言。

    读书期间,他目睹了师兄们载誉而归的场景,“心里很羡慕,也想试一下”,2010年,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数控兴趣班”。

    禹诚老师教他在机床上做各种有趣的小玩意,帮他重拾信心。渐渐地,钟波对数控加工产生了兴趣,没事就往实训车间跑。

    在校期间,钟波在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斩获金奖,被学校送到重点高校深造。2014年还荣获了“湖北省技术能手”的称号。

    “是禹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从一个不踏实的毛头小子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毕业之后,他谢绝了一些企业和研究所的邀请,留在二轻工学校教书育人,去年还买了房子,正式扎根武汉。

    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技能大师、中国首届职教名师、湖北省金牌教师、武汉市技能大师……比起这些称号,更让她开心的是训练和加工中找到解决难题方法的那一刻,是选手在大赛中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是学生就业后向她汇报成功喜讯的那一刻。

    2006年至今,禹诚培养了2000多名数控技能人才,她所教过的学生,有的在武重,已成为大型车铣复合中心带班技师;有的在武船,已成为多轴加工中心技术骨干;有的在省级研究所,正和博士们一起参与研发国家重大专项课题。

    “职业教育是发展民族制造业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一批踏踏实实做技术的‘大国工匠’。”禹诚说,在德国,职业教育非常发达,优秀的技术工人享受着和管理层一样的待遇,她期待这样的情景也能够出现在中国。

    本报武汉8月24日电

实习生 李明月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8月25日 02 版

中宣部召开《将改革进行到底》政论专题片研讨会
中国青年文体创新创业基金启动
凝聚建设法治中国的奋进力量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裁判文书逾3247万篇
禹诚:“大国工匠”背后的金牌教练
第十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落幕
安徽阜南6名村医获奖7.6万元工作经费
“洋学生”在常州参加社会实践
哈佛八博士后“集体归国”记
活出让爱你的人因你而骄傲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