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笔准备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常常问自己,什么样的人是孩子?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界定,我认为真诚、朴实、自然、有童心的人,就是孩子——0至99岁的孩子。我不断地引述金波先生的一句话:“儿童文学作家没有衰老,只有成长。”所以,儿童文学永远年轻,是朝向未来的,是富有创造性的。
作为儿童文学创作者,我深深感到儿童文学的深厚与博大:儿童文学是一种文学类型,但它也是一种理解世界的角度和方法,还是一种生活方式。我在拙著《一个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里做过这样的探索,何为“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度”?这想法其实来自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桃花源便是渔夫在迷路时发现的,待其清醒后,便再也找不到了。我认为童话也有点儿像桃花源,等孩子长成大人后,似乎很难再相信童话,也很难再返回童话世界。何为“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我认为孩子便是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儿童文学作家也是这样的梦想家。
最近,我重写拙著《童话之书》,这是我第二次重写。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重写这个作品?是因为激励我创作童话的原初动力非常强大,至今没有停息;是因为我深深感到童话乃至儿童文学的魅力,儿童文学价值还有很深的空间可以挖掘。童话到底是什么?童年到底是什么?正如“我们是谁”一样,是值得不断追问的问题。
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做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我们既要坚定地站在民族国家的立场上,又要将民族国家的发展放在全人类范畴考量,因此,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也要面向世界,朝向未来,讲述中国式童年。我很欣赏《儿童文学》杂志的定位:“本刊适合9-99岁公民阅读。”确实,儿童文学不只是儿童读物,不仅儿童有童年,所有人都有童年,因此所有人都应该是儿童文学的读者。
我们的儿童文学故事,不仅讲给现在的孩子听,也要讲给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听,也要讲给未来的孩子听;不仅讲给中国的孩子听,也要讲给全世界的孩子听。
儿童文学作家 陈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