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姜东耳朵后面贴着晕车贴,第一次坐长途汽车,第一次走进省城贵阳。虽然晕车很难受,但小姜东努力用手撑着脑袋,向窗外张望,好奇地看着一盏盏造型各异的路灯。
前段时间,在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组织的第六届“山里孩子看世界”活动中,6名青年志愿者和两名老师陪着32名来自贵州大山深处的孩子,一起经历了孩子们生命中的无数个第一:第一次来到省城贵阳、第一次到澡堂洗澡、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第一次用笔记本电脑、第一次看4D动画片……
城里孩子司空见惯的情景和体验,对于大山里的孩子来说都非常新鲜。在这4天里,32个孩子满足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渴望:和有知识的哥哥姐姐在一起,看看和大山里不一样的世界。
山里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环境里,缺乏可以倾诉的对象
姜东今年上4年级,每天早上走几十分钟山路去上学,放学后要去放马,并趁着马吃草的工夫去山上割些猪草,直到天黑回家吃晚饭。晚饭后的时间,姜东用来写作业,“一般要写到九十点钟,然后就睡觉了,一直都是这样。”
姜东的父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能力辅导姜东的功课,每天茶余饭后谈起的,也都是村里的家长里短,姜东获取外界信息的唯一途径,就是看电视。
“我家的电视只有本地的几个台,播放的好多节目我都觉得没意思。”在贵州大学的校园里,姜东说,“哥哥姐姐们说的东西我都不晓得,好多东西也没见过。”
和姜东一起参加活动的杨雪,父母都常年在云南打工,她和三个姐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今年80岁,奶奶60多岁。
爷爷奶奶每天最大的任务就是做好饭,等着姐妹4人放学以后回家吃饭。因为爷爷奶奶岁数大了,杨雪有很多事情都不愿意跟他们说,遇到问题一般都是四姐妹商量着办,实在解决不了再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有的时候心里不舒服了,和别人吵架了,被批评了都不晓得和谁说。”杨雪说。
活动组织者、网名叫赖哥的青年志愿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姜东和杨雪的情况,能反映出山里娃娃的普遍生活状态。
赖哥注意到,每一批参加“山里孩子看世界”活动的孩子,活动第一天都很拘束,不好意思说话。第二天开始,就会特别渴望跟志愿者交流,整天和自己喜欢的志愿者粘在一起,“孩子们总想倾诉自己内心的东西,也想让我们告诉他们新鲜的东西。”
网名为茜茜的志愿者发现,山里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环境里,缺乏可以倾诉的对象:同学、姐妹之间大多会相互保守一些自己的小秘密,向长辈倾诉的愿望不强,比如,老师在孩子们眼里特别严肃,他们不敢向老师倾诉,“山里孩子表达自己情感的渠道太少了,不像城里的孩子,能上QQ,能写博客,能有更多的朋友。”
赖哥总结,能和有知识、有见识的志愿者在一起,是山里孩子最普遍的渴望之一。
希望更多的志愿者能到山村里去,或者把孩子们接到自己身边,带着他们看世界
赖哥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参加活动前,山里孩子的普遍志向是“想长大了出去打工”,参加活动后,不少孩子的想法都变成了“要考大学出去见识更多的东西”。
每次安排“山里孩子看世界”的活动行程,赖哥都会把参观大学校园、科技馆体验、飞机场参观列为重要内容,并为落实这些行程四处联系。
15岁的杨品是贵州省毕节地区纳雍县董地少数民族乡小寨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家境贫困,酷爱读书,怀里总是揣着本论语,参加“山里孩子看世界”活动让他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
在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的孔子像前,他一直紧紧盯着塑像,过了几分钟,突然大声背诵最近学习的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一直很喜欢论语,对孔子很敬重,大学里面有这么好的文化书院,还有孔子像。” 杨品显得很高兴,“这之前我都不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我一直觉得他肯定特别严肃。”
因为喜爱读书,因为大学校园里有书院,有孔子像,杨品说,就为这个,也要考大学。
“孩子们的思想都很单纯,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还有什么样的精彩,一切我们看似平常的东西都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赖哥说。
参加活动的小寨小学四年级老师杨丙俊对记者坦言,自己已经教了12年书,知识面越来越窄,乡里老师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每年能带孩子们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目前存在的障碍第一是资金,第二是活动各方面的协调,“比如联系参观、体验的场所,安排食宿,安排日程等等,因为我们也不熟悉外面。”
这次,在志愿者的组织下,杨丙俊和32名孩子第一次达成了心愿,杨丙俊说,这比直接捐钱的意义更大。山里有很多聪明伶俐的孩子,只是条件、资源太有限,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帮助山里孩子的队伍。
为了给山里的孩子汇聚更多爱心,共青团贵阳市委主办、贵州民间助学促进会组织了“火柴天堂”慈善晚会。到2010年,这台晚会已连续举办了八届,晚会的演出者和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
慈善晚会通过爱心拍卖和助学项目自由捐助的形式募集资金,捐助一个山里孩子走出大山看世界的费用为800元。在2010年第八届“火柴天堂”慈善晚会现场,共筹得20万元爱心善款。这笔钱将用于帮助城市农民工子女、贫困山区孩子以及培养乡村老师等项目。
赖哥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在关注山区孩子温饱的同时,还能关注山区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能抽时间到山村里去,和孩子们在一起,或者把孩子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带着他们看世界。”
本报记者 白 皓 通讯员 裴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