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张国)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杨玉芳今天建议,政府应当监测民众心态,及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并且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
她举例说,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自1947年以来开始监测民众心态。在大量收集数据的基础上,该机构能够预测国际动荡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成为政局和国际问题的“预警员”。
昨天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首次写入五年规划。
杨玉芳说,公众的心态与公众的集体行为有关,掌握心态能够预测公众行为,包括预测心态与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当今,一些不公平的小事特别容易诱发愤怒情绪,成为导致恶性群体事件的诱因。如果具备民众心态监测系统,在遇到特殊问题和突发事件时,可以快速启动调查,帮助政府更客观地判断情况,作出准确预测。对于特殊人群和特殊地区,可以长期开展研究。
据她介绍,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最近几年在一些地区对民众的心态进行了跟踪调查。从研究结果来看,虽然社会心态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严重问题。比如,心理和谐的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东部地区的民众心态不一定比西部地区好,尽管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建设水平上看,东部都要好一些。
“公众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杨玉芳说,“政府要是了解公众心态,可以对政策的有效性作个评价。你认为很好,老百姓的感受不一定跟你一样。”
杨玉芳说,这项工作需要长期投入,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资助,很难持久有效开展。她建议,首先可以加强县级的心理服务机构建设,这些机构可以担负心理疏导任务,也有可能在民众心态监测方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