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爹!干爹!”5月9日的午饭时间,随着四川双流“安康家园”园长胡源忠走进食堂,一声声清脆而又亲昵的呼唤不时传来,一个个身穿白色上衣、蓝色短裤的小小身影从他身旁欢快地走过。老胡疼爱地摸了摸他们的头,脸上充满欣慰的笑容。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美丽的家园成为废墟,让温馨的家庭支离破碎。有一群孩子,在这场大灾难中永远失去了父母、亲人。
这群孩子的命运牵动着人们的心。在日照钢铁集团公司的支持下,2009年8月汶川灾区最大孤困儿童基地——“安康家园”在成都双流落成。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汉、回、羌、藏、黎、土家等6个民族的700多名震区孤儿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走进“安康家园”,独具匠心的剪纸画将走廊和房间的墙壁装扮得清新而有活力,4人一间的寝室整洁有序,每间房里都有卫生间、热水器,各种日常用品摆放得整整齐齐。
胡源忠说,如何让受灾孩子尽快从地震的阴影中走出来,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是“安康家园”所有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此,“安康家园”配备了86名专职“安康妈妈”来照顾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起居。
一位“安康妈妈”在日记中写道:“初见这些孩子,让人感到既心痛又心酸。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哀痛和无助,还有内心的渴望和期盼。身为一个母亲,我必须知道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
于是,“安康妈妈”开始悉心观察孩子,细心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逐步锻炼他们生活自理能力。从教4岁孩子穿衣服到教八九岁孩子扫地,从教十岁孩子做普通家务到教初高中孩子参加家园劳动,让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家”的感觉。小学部的“安康妈妈”还和孩子一道给自己的“家”起名字,“太空四号”、“心灵之窗”、“尚文阁”、“好问角”等等。
刘涛是“安康家园”小学部304寝室的小主人之一,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笑容,让人很难将他与3年前刚进“安康家园”时的模样联系起来。“我刚接手的时候,刘涛不爱说话,不喜欢集体活动,我花很多时间去和他沟通,但说不上几句话,这个孩子就烦了。”“安康妈妈”黄晓丹说。
刘涛的家在德阳市中江县,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家里就剩下10岁的刘涛和81岁的奶奶。刚到“安康家园”时,刘涛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不愿与人交流,非常自闭。
“我就把他当成自己的小孩一样,关心照顾他,经常找他谈心。到了节假日,还把他带到我家里,和我7岁的儿子一起玩。有一次,由于我忙着照顾‘安康家园’的孩子,忘记给儿子准备上手工课需要的文具,刘涛知道后,悄悄地把自己的文具送到我儿子的教室。我根本没想到他这么细心,确实很让我感动。”黄晓丹说,现在刘涛学会分享,会关心体贴他人,也爱参加集体活动了。“就在5月8日,他还参加了《颂歌献给党》的文艺汇演呢”。
“我长大了想当兵,我忘不了那些帮助过我们的好心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现在的刘涛已经上小学六年级,他希望自己以后能帮助更多的人。“没有他们,我们不能在漂亮的学校里读书,也不能过上好的生活。现在的我不再感到孤单,因为有那么多的爱。”刘涛说。
值得关注的是,“安康家园”在修建的时候,特意将园区划作两个,分别毗邻棠湖小学和九江初中。“这样修建就是希望把家园和学校融合在一起,为这些灾区的孩子提供与普通孩子一同上课、做操、活动和比赛的空间和平台,让他们从恐惧、胆小、无心学习的状态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胡源忠说。
在棠湖小学6年级9班,56名同学均来自地震灾区。走进教室,后墙上贴满了孩子们自己制作的各种卡片,每张卡片都承载着一个美好的心愿:“我将来要当一名军人。”“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我一定要努力奋斗才行啊!”“希望在这一年,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
其实,针对这些遭受过地震伤害的孩子,棠湖小学在课程安排和考试要求上曾经考虑对他们要与其他学生有所区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校发现无论是区别对待还是一视同仁,这些孩子的身心恢复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为此,学校的教育方式也在摸索中不断地改变着。
“这些孩子刚来时,参加班里统一的摸底测试,18人中及格的只有两人。一年半过后,上学期末,18人中只有两人不及格。”4年级10班班主任夏老师说,她的班共有学生64人。显然,这种让受灾儿童融入集体学习成长的方式被认为是积极有效的。“集体生活让这些孩子对学习有了兴趣,对班集体有了感情。”夏老师说。
“我们的孩子,各方面都能够做到拔尖,尤其体育是强项。”胡源忠说,在棠湖小学,来自“安康家园”的孩子是全校运动会破纪录最多的集体,孟林同学还通过了省棒球队的试训和集训。学业上也不乏“标兵”,周青强参加作文比赛获全国一等奖,唐婷婷获“成都市十佳少先队员称号”,安全龙在成都市绘画比赛中取得儿童组一等奖。
据胡源忠介绍,2010年,已有29位“安康家园”的孩子考入大学。日照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杜双华表示,今后每年将通过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安康家园”捐赠1000万元,日钢不但要把这些孩子全部抚养成人,并且还要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本报记者 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