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一早,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黄超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微博,以此方式参与到一场别开生面的“五四”网络青年节当中。由团广东省委联合多家单位举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首届粤港澳——北大清华“五四”网络青年节,不仅是广东首次联合港澳、北大清华开展“五四”系列活动,也是首次以“全网络”的方式纪念五四运动,短短数日便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
看到网页弹出的信息,90后网民“凡客仔”带着好奇心观看了整场开幕活动,并通过微博分享了这段视频。数分钟后,这段视频在其朋友圈内被广泛转载和评论。“他们和我一样,先是好奇,而后渐渐融入其中,没想到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可以这么时尚。”4月28日,五四网络青年节官方网站正式上线,并通过网络视频、网络图文、微博全程直播当日开幕活动,当天参加直播的在线网友最高峰人数近10万。随后,“五四”图片展、微文大赛、微访谈、“五四”网络青年嘉年华等活动在网上陆续展开。
“我会特别留意网络传播的东西,也更愿意接受。”网友“壁虎漫步”不仅参与了网络青年节开幕式的网络互动,并且自己撰写微文,制作视频参与评选,“以往的‘五四’纪念活动都是自上而下,学校咋说我们咋做,这次由我们自己做主,感觉不一样了。”他喜欢这样的方式,觉得这样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五四”。
一位大学生在看完视频录播后留言道,“我们不是不愿了解五四运动,只是希望能用我们喜欢的形式去感受”。今年的“五四”,有更多各阶层普通青年来营造氛围,这种欢迎程度从活动官网的关注度上一览无余。从4月30日至5月3日短短几天,与活动相关的微博广播突破55万条,“五四”成为名副其实的热点话题。
此次五四网络青年节,不仅有南粤青年积极响应,还有北京、上海、黑龙江甚至海外青年的热烈评论。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女孩张露在网上看到活动后,立马送上祝福,“在国外过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青年节,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我和全国所有青年一样平等!”在广东务工十多年的唐小华喊出这样的口号,作为新生代产业工人的代表,唐小华今年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第十三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并且顺利入选由团广东省委等单位主办的“圆梦计划 ·北大100”。
此次活动中“散发热量”的,还有关于五四精神在当今时代如何传承的讨论。5月4日至6日,团广东省委邀请来自广东、香港、澳门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优秀青年代表,分别围绕大学生、新生代产业工人、农村青年等青年群体关心的话题,在线与广大网友“微访谈”。广东省社会组织团工委书记黄跃珍表示,五四精神的核心价值不会改变,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必然会衍生出新的内涵。“当代大学生应传承五四精神,明确时代使命与责任,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北京大学西藏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书记汪远航在参与微访谈时说。
团广东省委书记陈东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期内,五四青年节的参与者更多的是在校学生,像新生代农民工这样的群体和更多的普通青年往往被无意识地忽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形成大家可以聚在一起的活动空间。而突破地域限制的网络,使全新活动空间的营造成为可能。
父辈们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时下年轻人看来,不能只是一份铭刻在历史书里的荣耀,五四精神的传承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还需要创新的方式。五四网络青年节只是一个缩影。事实上,作为最早利用网络贴近青年的地区之一,广东的各级团组织一直在探索利用QQ群、手机、微博等平台“网聚”青年,运用新媒体组织引导服务青年已成为趋势。自2011年1月16日开始,团广东省委就开通了官方微博。短短几个月,截至2011年5月3日,团广东省委微博粉丝已突破40万。目前,广东各级团组织纷纷建立微博平台,仅在广州就有超过1.2万个团支部开通微博。
“随着网络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与青年朋友的接触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网络作为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应当且必须用于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工作中来。”团广东省委书记陈东坦言,“只有走近青年、与青年亲密接触才能知道他们所想所需,才谈得上有效履行共青团组织的职能。”
本报记者 林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