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冰点时评

不被狂轰乱炸的信息侵扰

若尘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6月10日   02 版)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1357名上班族进行的调查显示,69.2%的人认为周围人普遍不能准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73.0%的人认为当前职场人士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严重。其中,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排在第三位的是“不时停下手头工作,去关注新闻或其他事情”。

    职场人士不能准时完成当天的工作任务,有很多原因,如个人习惯、公司的组织结构、工作性质等等,因“关注新闻”所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过是其中一个很微小的细节,但是,这样的细节也许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时间,自觉不自觉地打开QQ、MSN,浏览微博,每隔一段时间查查电子邮件,点击随时可能弹跳出来的窗口……这类“其他事情”占用的是时间,积少便成多。况且,重新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也是因人而异。这种对“多任务”的处理,必定会分散一个人的注意力,从而降低工作的效率。

    按说,职场人士工作时间关注新闻或其他事情只是个职场话题。但是,放在网络发展的大时代,却又不仅仅是个职场问题,因为信息的泛滥从一开始就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科技进步、网络的普及似乎招致了太多保守者的批评。1971年,离网络的诞生还有20年,谷歌的缔造者们还没有出生,经济学家西蒙就写下了也许对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最简明的描述:“信息所毁灭的东西显而易见:信息的丰富造成了注意力的匮乏,它毁掉的是信息接收者们的注意力。”

    的确,今天网络信息的爆炸让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很多“废物”与“垃圾”上。尼古拉斯-卡尔在《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浅薄》一书中也说,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但是,我们正在丧失的却是专注能力、沉思能力和反省能力。

    然而,注意力不集中,真的都是坏事吗?《圣经》上说,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他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泰勒·科恩在《达蜜经济学》一书中似乎就不这样认为。科恩认为多任务不是坏事。当处理短小信息的时候,同时干好几个任务,比如说一边看新闻一边聊天,是高效的方式,而且人的多任务能力可以训练。更重要的是,多任务工作可以让我们对这些小事情保持兴趣。科恩热烈欢迎互联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方便。

    注意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大脑与其他类似的神秘处理过程诸如情感、记忆、身份、愿望、动机、情绪之间密不可分的交互作用。和其他器官有所不同的是,大脑是能根据经验来改变工作方式的,这种功能被称为神经的可塑性。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我们的信息量在一天一天地变大,互联网也在逐步地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动拒绝网络的侵袭似乎很快被网络的力量所淹没。也许,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对网络世界适应的如何?

    我们专注于一项复杂任务的技能似乎正在被泛滥的信息所消解,而能让我们有所发展的,也许是另外一种技能,即把网络上杂乱无章的、不相干的东西又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东西,正是网络社会才能够帮助我们在之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情之中找到强有力的关联。很难想象,在互联网、电子时代成长起来的下一代,会不会如我们消极地认为的那样,注意力会永久地分散下去。集中与分散也许是一对矛盾,人们不可能只需要分散而不需要集中。这种在网络中生成的集中注意力的技能也许还需要时间加以训练,或许我们适应网络环境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若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1年06月10日 02 版

对南科大的一些鼓吹适得其反
不被狂轰乱炸的信息侵扰
拿环境换钱的“哈药模式”
“要尊严别学医”并非气话
别跟在伪意见领袖后面瞎嚷嚷
名校的大门只能向少数人敞开
高考还得考下去
低成本不是劣质保障房的借口
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