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了,但毒奶粉、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安全问题却一再出现,我觉得绿色生态农业会有巨大的市场。”湖北大学KAB创业俱乐部会长雷妮认为,大学生也在关注绿色农业方面的创业机会。
在雷妮看来,大学生拥挤在大城市增加了就业成本和压力,还不如到农村这个大舞台去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云和泥山庄”是北京的一家绿色农业运营企业,其负责人方纳新告诉本报记者:“最近,有3批学农业的大学生来我们山庄考察,他们都有所收获,我建议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可以选择在绿色农业方面创业。”
绿色农业已有先行者
吃有机蔬菜,游平乐古寺,赏玫瑰庄园,10公斤有机蔬菜送货上门。7月2日,李勇的公司推出有机蔬菜的团购信息,团购的顾客可以到农场免费采摘5公斤有机水果玉米,还可以享用免费有机蔬菜中餐,有45名客户团购了这个玉米节活动。除了团购,为了吸引潜在客户参观有机蔬菜生产地、了解有机蔬菜的生长过程,李勇的公司还开辟自留地,供客户租种,发布微博,及时发布时令蔬菜的销售信息。
2010年6月,大学毕业才两年的李勇与其他4名年龄相仿的大学生一道,与四川郫县大学生现代农业创业园区签下了41亩土地的合同。同年10月,土地规模扩大为120亩。选择绿色农业创业这条路,对李勇而言并非心血来潮。2008年,看准了养猪市场的他回到家乡郫县,借钱盘下了一个养猪场。2010年4月,李勇将圈养转变为放养,养育高端品种藏香猪。然而,建立一个种养结合的生态农场才是他的目标,2010年3月,他开始计划进军绿色农业市场。
目前,李勇的农场种植区域分成三个部分:隔离带以种植经济植物为主,普通农业区以种植维护成本较低的作物水稻、韭菜等为主,有机核心园区则种植有机蔬菜,现有16个品种,种植面积在26亩左右。
刘硕到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夏村当大学生村官是在2007年。夏村是一个有着多年种植蔬菜传统、拥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大村。村里于2008年年底建起了378个温室大棚,但祖祖辈辈种大田的村民却不敢尝试这种新鲜事物。“我刚毕业,年轻人本来就没有多少资本,更不怕输了。”基于这种闯劲儿,刘硕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做完市场调查后,刘硕与村里签订了合同,租用6个大棚,雇用7名长期员工,初始投资5万多元。刘硕是夏村唯一种豆角的,自然很抢手,第一茬儿蔬菜下来就收入5万多元。事实证明,在6.5亩种植地上,仅豆角的年产量就能达到6万公斤,茄子的产量更高。到目前为止,村里378个大棚全部租出去了,刘硕带动了六七家农户进行温室大棚种植,为他们提供技术、销售等帮助。2009年,大棚种植的蔬菜顺利通过无公害认证。
绿色创业面临诸多困难
“我刚大学毕业不久,创业资金不够,农业技术也不足,相比于其他的创业方式,农业的长期运作门槛较低,商业氛围不算浓厚,同行竞争的压力也小一些。”李勇开始是本着这种想法创业的,但他坦言,与当初的设想相比,绿色农业方面的创业并不容易。
农业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就是个问题,李勇初始投入了16万元,其中有自己的5万元,其余的钱是合作伙伴两万元三万元凑起来的。“绿色农业是大农业下的分支,它所面临的技术和资金的挑战都特别大,从我们开始做农场到现在,资金的需求从来就没少过。”李勇认真分析了当地的有机蔬菜市场,他认为投资过大的种植户没有销售市场,而投资过小的种植户又没利润。“顾客知道有机蔬菜好,但它和普通蔬菜看起来差不多,价钱却贵很多,真正购买的人并不多。”长期的资金投入遭遇市场的冷漠,李勇觉得有机蔬菜的资金回笼很漫长。
“雇用的长期员工呢,受不了大棚里的高温,要求涨工资,从每天30元到40元再到45元,人工成本不断提高。”刘硕也表示,资金、技术和人工成本上的限制,让扩大种植规模难度较大,“要扩大规模,需要资金二三十万元,而创业初期要拿出这部分钱不容易。”
农产品需要销路,而大学生创业者缺乏客户资源。在决定承包大棚之前,为了摸清蔬菜市场,刘硕也做了大量的调查。他跑遍了附近的各个蔬菜批发市场,“跟市场上的商家套近乎、拉家常,或是扮成蔬菜销售户,打探商家需要什么蔬菜,需要多少,从哪里进菜等。”为了给自己的蔬菜打开销路,他利用市场调查的机会和本地的商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经历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刘硕告诉记者,大学生要在农业创业上有所尝试,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技术、知识不过硬的话,要多看、多听、多问,多向当地的农技站、村里有经验的人寻求指导。”李勇也认为,“农业种植是一个前期投入较高、利润回收期较长的行业,如果是以短期赚钱为目的来创业的话,可能会失望而归。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又不了解市场的需求和空间,创业失败的几率就大。”
可以代工起家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新型农民的崛起,现在大学生从事农业方面的创业是有历史责任的,而且这个群体比较容易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培劲认为,由于有机农业门槛较高,大学生选择绿色农业创业成功的几率会更高一些。他同时也提醒大学生,农业生产的周期比较长,效益相对比较低,除了人力和技术的问题,还会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创业,首先要能吃苦,并且不怕失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通过和有志于在农业领域创业的大学生交流,方纳新为大学生创业者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具备农业相关知识的大学生可以将本专业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与更广泛的消费者建立直接的联系,更精准、更便捷地服务于消费者;其次,创业大学生最好以专业的机构来作为技术背景支持,可以通过自己学校建立的人脉寻找专业科研院所作为合作机构;再次,目前已经有很多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企业,大学生可以寻求实习机会,学习相关知识。
方纳新坦言,实习会给创业者带来渠道资源,目前,受人力、土地等资本的限制,规模较大的企业会把一些产品外包,“大学生创业初期,可以先从这些企业拿一些外包订单开始,有订单是企业生存的基础,这样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的客户群”。
为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选择农业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申请相关政策支持。方纳新认为:“大学生创业真正的困难是如何结合实际,要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谋求改变,并且主动地求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