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才能管用有效,才会有人听,有人信,才有公信力。
首钢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坚持思想工作创新,即企业的思想工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必须拥有国际眼光,融入企业经营生产之中,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之中,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整体运营一体化。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实现职工物质利益紧密结合
没有工人阶级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爱祖国顾大局的精神觉悟,首钢的搬迁调整是不可想象的;但同时还要坚持正常的收入增长机制,按照收入分配与效益效率“双挂钩”的原则,每年进行30%职工择优升级。首钢不但没有使一名职工收入降低,反而逐年增加。当有职工分流到外地之前,我们首先考虑的是职工的经济利益能否有保证,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近年来,首钢不断做大蛋糕,增加收入。同时,分好蛋糕,在分配中注意向一线职工倾斜,比如,二级公司管理人员的收入可高于总公司人员,基层一线职工的收入可高于管理人员,一些技术能手、专家还可获得重奖。此外,我们还特别关注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物质利益得到充分关注,使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根基。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既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又要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在停产分流过程中,首钢为3.2万名职工追补失业保险缴费记录;为企业农转工争取身份保留,保障其离厂后相关待遇不受损失;为工伤人员争取伤残就业补助金免税政策;为分流到社会上的职工规范岗位名称,使他们到社会上后无后顾之忧;与政府主管部门对接,为分流职工广开就业渠道。
在搬迁调整中,首钢严格执行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规定。广大职工通过职代会从源头参与,职代会不是形式、不是过场、不是摆设,而是有具体内容并且必须履行的民主程序。
我们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政策的制定上,做到员工的分流测算上,做到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判断情况的各个方面上,保证了首钢战略性转移和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
★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树立新的理念
首钢在搬迁调整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工作创新,具体做法是:
目的先于目标。企业制定了发展目标,率领职工实现这一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目的,是让职工增加更多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多的实惠,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目的明确了、兑现了,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才能持续发展,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这是因为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要既见物又见人,物的背后是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关注企业的发展目标,更要时刻牢记企业的发展目的,牢记依靠谁、为了谁、服务谁。
情商先于智商。在一线做实际工作的时候,面对面与职工讲大道理不如讲小道理,讲小道理不如办好实事。把讲道理变成办实事,办成一件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让事实说话,胜过讲道理,以情感人,胜过以理服人。情绪理顺了,工作一顺百顺;情感融通了,工作一通百通。春雨润物细无声,插柳不让春知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境界。
在停产分流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家访送温暖的力度,对到外地工作的职工、有困难的职工、患病的职工,100%地进行家访。离开企业的职工都要开欢送会,并送到新的岗位,建立联系方式,定期回访。用真情换真心,把关爱送到职工心坎上。有的职工要上访,一到家一见面就解决了;有的职工心里不痛快,有烦心事,支部书记一句暖心窝子的话,就消除了。
策划先于规划。搬迁分流的规划制定后,怎么变成全体员工的具体行动。不能只靠行政命令、只靠强势宣传、只靠强大舆论压力,而是要把规划进行分解,精心策划一个又一个活动,设计一个又一个场景,让规划得以实现。比如,第一批到外地的首钢职工并不是一次把工作关系、档案、保险都调到外地去,而是采取对口承包的方式,把工作关系留在北京、留在原单位,当他们在新的钢铁基地感到工作顺畅,个人发展前途、经济收入、生活条件都感到满意的时候,才开始转到新的企业。不是“要我搬”,而是“我要搬”。于是,才有了第二批、第三批职工自愿迁往新基地。
首钢新钢铁基地设备先进、技术先进、水平一流,能在这里有一个岗位,职工们感到光荣、自豪。自身价值的实现,自身潜能的发挥,使第一批职工自愿搬到了新的钢铁基地。良好的环境、宜居的条件、舒适的生活,吸引了一批职工家属也跟去了。稳定的收入、切实的利益保障,使他们树立长久在这里工作的信心。前几年都是职工回北京和老人过年,这几年很多老人从北京到新基地和职工团聚过年。他们已经把新基地当成家。
权利先于权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职工的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权利意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接受一种行政命令、采取一项公众行为的时候,职工首先要求自己的公民权利得到尊重。计划经济时代那种只靠行政命令,用权力干预,从上级向下级传达文件,垂直灌输,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实际效果不一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多用智慧、少用权力,多一份尊重、少一份命令。
首钢党委副书记 姜兴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