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莲花山山顶矗立的邓小平塑像前,人们纷纷在这里留影。这里是深圳中心区中轴线北端的最高峰,登山而来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来此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眺望美丽的深圳市容。
本报记者 赵青摄
2011年是大运年。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之后,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深圳,将是世界关注的最新焦点。深圳特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已超过全面小康标准,尤其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的社会形态也已呈现出许多后小康时代的特质,这或许就是未来中等发达的中国的雏形。
深圳的天赋使命就是试验。30多年来,有的试验夭折了,默默成了试错的标本,更多的试验成功了,作为经验,在全国次第推开;有的试验是秉承中央的旨意,更多的试验是来自深圳自觉的冲动。深圳流着改革的血液。从过去的经济特区,到如今的综合改革特区,深圳试验可能拥有一些难以复制的实验室环境,但这都远远抵消不了试验巨大的普适价值。
由于深圳的先锋性,这座城市的社会发育总是比全国其他城市早走一步。深圳的现实颇有些梦幻:她率先消灭了农村和农民,孕育了最密集的中产阶层,她拥有参政的民间智库,民办的公募基金,破除传统体制的大学,她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人均购书量最大,个人慈善捐款最多,义工比例全国第一……
每一次国际盛会都是世界目光的聚焦。如果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展现的是中国的现在,在大运会的舞台上,深圳代表改革开放,代表中国的未来。
本报记者 原春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