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土资源部发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稀土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提高开采准入门槛,原则禁止现有稀土开采矿山扩大产能,大幅减少稀土开采企业数量,力争用1至2年时间,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开发格局。长期以来,我国虽贵为“稀土王国”,但在国际市场上却几乎没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加之在应用领域的研究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导致以牺牲环境和长远利益为代价的资源“贱卖”频频出现。
稀土是一系列金属元素的统称,素有工业“黄金”之称。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稀土成就了战争中那些匪夷所思的军事奇迹
稀土是镧、铈、镨、钕等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由于稀土元素的电子结构非常特殊,具有极为丰富的光、电、磁、热等物理特性,能与其他材料组成性能各异、品种繁多的新型材料,其最显著的功能就是大幅度提高其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近20年来,在新材料和高科技领域的稀土应用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据报道,平均每4项高新技术发明中就有一项与稀土相关。“爱国者”导弹能轻易击毁“飞毛腿”导弹;M1坦克能做到先敌发现;美国最先进的隐形战机F-22能超音速巡航,都是大量运用稀土科技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军在冷战后几次局部战争中的压倒性优势,正是缘于稀土科技的领先。当然,稀土在军事中的用途远不止这些。在信息设备、制导设备、半导体设备,以及激光的形成、飞机的外层隐形涂附材料等方面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稀土渗透到整个现代军事工业的方方面面。
事实上,凡称得上“高精尖”的武器装备几乎无一没有稀土的身影,特别是稀土往往集中在使这些武器化腐朽为神奇的最关键部位。“爱国者”能轻易击毁“飞毛腿”,这得益于精确制导系统的出色工作,而制导系统正是使用了大约4公斤的钐钴磁体和钕铁硼磁体才能产生电子束聚焦,钐、钕即是稀土元素。
除了制导系统,“爱国者”弹体控制翼面等关键部位也用的是稀土合金;一些先进坦克的装甲用稀土材料后,防弹性能更好。再比如,稀土元素——钕被用来生产导弹尾鳍系统,还用来生产海军舰艇上装备的混合动力电力发动机中的磁铁;钐元素和钴元素混合在一起,则能用于舰艇导航系统的制造;镱元素则用于坦克和导弹激光引导系统的制造。简单说,相比传统兵器,“高精尖”武器装备的优点在于其更方便、更灵敏、更准确、更容易操纵。
当然,这些技术说起来容易,却集中体现了当今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以及工程制造领域的诸多最高成就。而这些成就的获得,往往源于稀土的某些特殊功能的发现和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近几十年来,稀土的开发应用为军事科技提供了推力强劲的引擎。
全球目前可开采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但出于自身战略和环保考虑,绝大多数国家的稀土消费依赖中国的廉价出口
全球目前可开采的稀土矿主要集中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几个国家。2009年,中国探明的稀土储量为3600万吨,占世界36%,年产量为12万吨,占世界产量的97%;而美国的稀土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美国2009年的稀土储量为1300万吨,占世界13%,但产量为0;俄罗斯2009年稀土储量为1900万吨,占世界19%,产量也为0;印度2009年的稀土储量为310万吨,占世界3%,产量为2700吨,占世界2%。日本年稀土进口量约为3万吨,产量为0。看了这组数据,人们不禁要问美、俄等国为什么不开发自己的稀土呢?
实际上,在上世纪,美国在开采稀土,俄罗斯也开采稀土,但后来他们就终止了。美国人认为,有资源先用别人的,自己的留着。美国的石油、天然气都是采取这样的战略,一方面是保护环境之需,而另一方的重要考虑就是进行战略储备,即把稀土作为一个战略储备储存起来。除了美国,包括韩国、日本,也都大量购买中国稀土进行战略储备。有统计显示,日本稀土的大约83%都来自中国。在获得大量稀土后,日本并不急于用,而是将这些足够使用20年的资源贮存在海底。
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尽管我国是世界第一的稀土生产大国,却并没有获得与垄断地位相称的话语权和定价权,甚至在过去十几年中,我国混合稀土氧化物的价格只有每公斤几元钱。加之供过于求,使稀土价格甚至压低到1985年的水平以下。1995年~2005年这10年间,我国仅稀土产业由于廉价出口而损失的外汇就达到近百亿美元。
如今,全世界都在消费中国的廉价稀土。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稀土耗尽了,我们的子孙后代必然会拿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的价格再从别人手里购买。问题是,我们能否保证未来不会再次面临被“卡脖子”、被“禁运”的厄运呢?
此外,稀土的无序开采还会造成触目惊心的环境破坏。由于稀土开采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所排出的大量废水处理起来也代价昂贵,加之中国稀土长期廉价,西方国家纷纷关闭自己的稀土矿,转而廉价购买和囤积中国稀土。
作为“工业维生素”,稀土是我们最丰富的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也是维护自身权益,对抗大国强权的重要“武器”
中国稀土占据着几个世界第一: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第一,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拥有重要意义且相对短缺的中重稀土;生产规模第一,2005年中国稀土产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国产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国际贸易的63%以上,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应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稀土产品的国家。然而,在发达国家先后将稀土视为战略资源,并有所行动的时候,稀土在中国更多只被看作换取外汇的普通商品。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军事势力为了获得对对手的非对称性控制能力,积极参与稀土争夺与研发。对此,中国作为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的大国,有必要从源头上为这种“竞赛”降温。特别是,中国稀土的主要购买国美国、日本都与中国存在种种纠纷,在发生对抗时,那些真正能威胁中国的飞机、舰艇与导弹上的关键部件可能就是我们不计后果出口的稀土制造而成的。有日本科学家曾夸口说,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国巡航导弹的精度就不会那么高。不过,我们可以想象,如果缺少了中国的稀土,这些微电子芯片就根本无法制造出来。
可以说,稀土的贱卖大大损害了中国的长远利益。中国的稀土供应量约占全世界供应量的30%,其出口量却占全球总量的80%~90%。照此下去,中国的稀土储量仅能维持15年至20年。相反,如果我们珍惜这种战略资源和宝贵财富,终有一日会赋予我们强大的技术优势。
仅仅是控制资源,并不能从根本上夺得话语权。稀土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中国应该从稀土的拥有大国向稀土的应用强国转变
我国虽然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但是,在应用领域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数据表明,日本是目前世界上应用稀土实现附加值最高的国家,用于高新技术领域的稀土占到其消费总量的90%以上,而我国稀土主要是应用在传统领域,在高新技术领域还不到50%,特别是在稀土新材料领域,我国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据国家发改委的报告,中国的稀土冶炼分离年生产能力20万吨,超过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一拥而上的盲目开发以及宏观规划水平不高,是导致中国并未成为稀土开发和应用大国的重要原因。鉴于稀土在提升军事科技方面的显著作用,我们绝对不能任由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更不能让我们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成为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稀土产业不同于普通制造业,其附加值主要集中在中下游环节。在“矿产品-冶炼分离产品-功能材料-器件-终端应用产品”链条中,越往下游延伸,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等社会效益越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和产量、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却主要扮演的是原料供应商的角色,因此,只有积极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才是破解中国稀土应用研发僵局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