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0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主题推荐

歌声清脆 银饰叮当

程也文并摄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2日   12 版)

    有1200多户人家的西江千户苗寨,可能是中国最庞大的苗族聚居村落,她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北麓莽苍的森林和层层叠叠的梯田中,是研究苗族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

    吊角楼与长桌饭

    据说西江苗族是蚩尤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在迁徙到此地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苗族文化体系,到西江后又有所发展,并因为深处山林交通不便,原生态的苗族文化被很好地保留至今。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千百年来苗族人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直到现在,绝大多数居民还是以从事农业劳动为主,近年来则有不少人外出务工或就地从事旅游业。

    苗寨西南侧山高坡陡,宛若一道高大的屏风,守护着苗人们千百年来的农耕生活;东北侧的山地则舒缓得多。人们充分利用山地的特点,开辟出大片梯田,连房屋也是依山而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成片的吊脚楼群。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南方居民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建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吊脚楼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一般为三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

    吊脚楼都是用木头建造,因此防火成了居民们的头等大事。据说,如果哪家不慎引起了火灾,全寨人都会前去帮忙灭火。事情过后会追究责任,肇事者将接受处罚,但不是罚款,他要请大家热热闹闹地围在一起吃一顿长桌饭,既是表示谢罪,又是对大家帮助的酬谢。而参加筵席这样的仪式也表示了原谅和警戒的含义。

    长桌饭在苗寨人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蔬菜、腊肉、豆腐、花生、米酒等摆满一张小桌,一张张小桌连成长条或者围成一个圈,众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如果是喜宴,还要往客人脸上抹红色,表示喜庆。有些辈分高的人可能正走在去赴小辈喜宴的路上,忽然被另外一家拖去吃长桌饭,抹了个红脸,酒足饭饱喜气洋洋地继续赶路去赴宴。

    穿在身上的史诗

    参加庆典活动少不了银饰,苗家的银饰是很有名的。西江的男人有两门绝活儿,一是修建吊脚楼,二是打造银饰。很多孩子不到10岁就随父辈学习打造银饰,不到成年就已成了手艺精湛的银匠。他们的银饰做得十分细腻,刻画的人物、花鸟、植物等图案生动传神。

    苗族银饰种类繁多,因服饰各异而不尽相同。男饰较简单,女饰则花样百出,“双凤同栖”、“锦鸡高鸣”等造型的发簪非常传神。苗族各处的服饰各有不同,西江地区苗族少女盛装时,戴的银角是各类苗族银角中最大的,宽约85厘米,高约80厘米,饰件高度超过佩戴者身高的一半,角上錾有精致的图案,线条明快,古风扑面,堪称一绝。而要说最重的银饰,还是西江这里拔得头筹,这里的苗族姑娘银衣盛装时,全身和头上佩戴的银饰总计可以重达10多公斤。美丽的苗家女在一片银白中显得华丽无比。

    苗家女孩的绝活儿是刺绣和歌舞。苗族服饰艺术不仅有盛装和便装的不同,而且还有较大的地区差别。尽管如此,它们往往都保持着苗族独特的传统款式,即苗族妇女穿长短不一的百褶裙,图案花纹各式各样,多刺绣、织锦、蜡染装饰,衣裙的颜色主要是红、黑、白、黄、蓝5种,基本保持着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传统。仅仅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饰就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其中如“百鸟衣”与“凤尾裙”,曾一度分别在唐代和宋代风行,现今大概只有在都柳江流域的“花衣苗”和雷公山麓的部分苗族中才能见到其遗制了。

    苗族服饰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

    苗族妇女盛装的制作很费工夫,一套衣裙的制作需要几年的时间,特别是挑花、绣花盛装,全套配齐往往要七八年。一个苗族女孩出生后,她的母亲就会为她绣一套盛装,这套衣服只有在重大的节日或者出嫁的时候才穿。而苗家女子到了老年之时则会把自己的衣服传给小辈,或是将衣服上的银饰拆下来送给小辈。就是这样一代代的飞针走线,传承了苗族独特的服饰文化和历史。

    醉在苗家歌舞银饰里

    如果说白天的苗寨让人感到美丽和神秘,那么当然夜幕缓缓降落,寨子里升起袅袅炊烟之时,你一定会被眼前的美景醉倒——那是一首田园牧歌的散文诗。你在诗情画意中漫步到山顶的观景平台,蓦地,千点繁星组成一个巨大的牛头出现在你的眼前。那是悬挂在千户苗寨吊脚楼上的5000多盏马灯营造出的星星点点,惊讶万分中寻不到合适的词语去描述,只看得如痴如醉。

    当你回过神来,盘山而下,走过蜿蜒穿行于寨子的白水河边,一座座风雨桥上有人在对歌,那飘忽的情意绵绵再度让你恍惚,今夕何夕?来不及细想,你已经走到了场坝上,热情的苗家姑娘拉着你加入了那里的舞蹈中。

    芦笙舞已融入到苗家人生产生活以及祭祀的方方面面,每逢重大节日和贵宾到来,男人便头系青布巾,穿起对襟衫,吹起高亢悦耳的芦笙曲,女人们则身着精心刺绣的节日盛装,配上白得耀眼的银饰,跳起欢快的舞蹈。吹起芦笙跳起舞就是这里的生活。西江苗寨被誉为“芦笙的故乡”,无论男女老幼,这里人人能歌善舞。

    “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喝水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西江的苗家人如是说。听,叮当作响的是那银饰的歌声;看,曼妙婀娜的是那绣裙的翩跹……不管你是不是海量,到了这里恐怕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因为你会醉在那苗家人像酒一样浓烈的热情里,醉在黔东南美丽的风景里,醉在原生态的歌舞银饰里。

    攻略:

    交通:距离雷山县城36公里,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公里,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公里。

    拦门酒:苗族是好客的民族,如果事先知道有客人从远方来,他们会早早地盛装站在寨门口迎接。他们用牛角盛满自己酿造的米酒款待客人。这喝“拦门酒”可是有讲究的,如果你因为酒量小而用手推挡牛角杯,那么主人一定会大大地灌你酒,因为在这里,用手触碰牛角是表示还想喝的意思。据说这里有一种叫“邦当”的酒,后劲儿很足,喝多了就会醉过去,“扑通”一声摔倒,由此得名。心诚酒浓是苗家的待客之道,十二道拦门酒是迎接贵客的礼仪。

歌声清脆 银饰叮当
追着火车看风景
茶香不怕巷子深
海滩为什么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