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高职自主招生学生期待个性化培养

王寿斌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5日   11 版)

    我国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或称单独招生)始于2004年。当年,江西省25所高职院校被允许进行自主招生试点改革,规定自主录取人数不得超过年度总招生计划的10%。2005年,北京、上海和天津三地相继加入高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行列,2010年全国有73所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参与自主招生改革试点。2011年教育部下发通知,进一步扩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单位和招生人数,允许列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示范和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共200所高校都可以参与申报。并且,今年高职自主招生已扩大招生范围,除应届高中毕业生外,允许中职毕业生(含应届)、具有高中学历的复转军人报考。

    毫无疑问,虽然对于年年不同、岁岁各异的考生家长们来说,高职自主招生尚为“新生事物”,但对于中国高职教育来讲,自主招生早已不再神秘。这对于科学选择合适人才、特色人才就读优质教育,对于有效促进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高职自主招生却普遍存在着“虎头蛇尾”的现象,即自主招生的前期宣传轰轰烈烈,时间长范围广,中期选拔谨小慎微,热议不断。但是,这些学生入学之后如何在班级编排、教学安排等方面给予个性化对待问题却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随着今年全国高考录取工作的结束,这一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截至目前,在全国参加自主招生的高职院校中,尚未有一所学校对通过自主招生入校的学生进行单独编班和实施个性化教学。普遍的做法是,统一时间开学,统一标准排班,统一内容教学,统一要求管理,与通过统一录取的学生没有两样。通过个性化方式招录的个性化学生,却被混同于一般,得不到个性化的教学服务,这显然与高职自主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驰。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学校自有学校的苦衷。其一是目前高职自主招生不仅在院校资格上受到限制,更在人数上受到约束,绝大部分专业自主招录的学生都达不到单独编班的规模,所以从控制办学成本的角度考虑,学校只能将单招学生打乱了安插到不同的班级;其二是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往往都有一定的个性特征,部分同学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显现出特色成才的苗头,要教好这样的学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就只能委屈了学生。虽说将个性化学生混编到大班之中,可以起到“鲇鱼效应”,但从根本上讲,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众所周知,国家推行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实现“不拘一格录人才”,让重点职业院校突破以往录取批次的限制,与其他重点高校一样享有优先、自主挑选优质人才的机会,让那些不被传统教育评价体系看好或认可,考分稍次但学有专长、专业潜质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特殊人才,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所以,招录学生显然不是自主招生的最终目的,录取以后如何打破常规对这些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才是我们应该着力研究的重点课题。这其中,分类指导、个性化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主张和改革原则。

    高职自主招生招来的学生,如果在入校以后的培养环节上不能有效跟进,在当前高校生源危机的现实语境中,则很可能会被社会误认为是高职院校争夺生源的权宜之计。

    所以,笔者吁请自主招生院校应该区别对待精心挑选的这部分学生,倡导因材施教,分类培养,这不仅有利于这些特长学生个性化成才,同时对于学校来说也可借此创树特色形成良性循环。诚如是,高职自主招生方能名副其实,高职教育发展方能取得创新和突破。

    (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

高职自主招生学生期待个性化培养
技校生读博士: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线劳动者应得到应有尊重
开学了
“危险导师”钻了大学教育空心化空子
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落户北京职教园区
12.1%新生超二本线
92.5%新生超三本线
福州为待就业大学生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