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过后,曾经的锅炉工人梅傲即将成为西南政法大学攻读国际法的一名博士生,他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完成从山乡到都市、从技校生到博士生的人生跨度,并在重庆购置房产,梅傲花了7年。回想这些跨越,他淡淡地说:“只要有梦,终有所成。”
向左还是向右?选择放弃“铁饭碗”
初中毕业时,梅傲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他的父亲在达州市电力公司热电厂工作,当时,电力公司有内部子女报考名额,如果入读技校,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工作;另一个选择是,和更多的孩子一样,念高中,考大学。
他的中考成绩足以被重点高中录取,两条路径都可以选择,在这个十字路口,他的父母替他作出了决定:电力公司是“铁饭碗岗位”,“念高中考大学以后还是可能进这样的单位,放弃实在可惜”。最后,他抓住了尽早就业的机会,选择了技校,进入达州市技工学校学习高压线的安装与维修专业。
17岁从技校毕业,梅傲被分配到热电厂工作,做起了一名烧锅炉的工人。在那个年代的达州,他所获得的薪酬与当地的同龄人比并不差,多数人都对这种周而复始的轮回习以为常。但是,有一天,梅傲突然觉得自己要重新作一次选择。
简直就像电影中的片断一般,有一天,梅傲早上醒来,突然觉得自己没办法继续已持续近5年的生活了。
“每天都在单调地重复着几乎完全一样的事”,抱着不想过每天都一样的生活的想法,梅傲决定走出达州,到外面的世界去学习、充电,多读一些书,改变这种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
“那段时间,我很痛苦,我并不嫌弃锅炉工这份工作,但与在岗位上看不见太阳的‘暗无天日’相比,当时心理上的‘暗无天日’强烈得多,以至于我无法忍受。”他先选择了停薪留职,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外边念书。
因为梅傲的数学成绩不太好,他决定选择文科,当时,他对各种学科都不太了解,只是凭直觉认为自己比较喜欢法律专业,从此与法结缘。
2004年,在西南政法大学,22岁的梅傲参加了成教学习。他自主决定迈出的这一步,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手心煎鱼?我要试一试
在重庆,梅傲第一次接触到“考研”的概念,知道了自己还有通过学习改变人生境遇的可能。
在第一学期结束时的考试中,他名列100多名学生中的第一名,这给了他莫大的信心,“只要努力,我也能行!”在认真完成专业的同时,考研的念头涌上心头。
当年春节,回乡的梅傲和亲友们聚会就餐时,无意中说出自己准备考研,很多人觉得他“简直是开玩笑”。在他们心目中,技校、成教,仅仅是贴贴金,没有真才实学。
有亲戚甚至半开玩笑地对梅傲说,“你要是能考上,我就能用手板心煎鱼。”很多朋友也劝他放弃“明知不可能的事情”。
“再困难的事情,没试过怎能断言不行呢?”梅傲不信这个邪,“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获得专科文凭后,2006年,梅傲报名参加了法律本科的自考,第一次报考了9门课程,一次性全部通过;第二次,他一次性通过了剩余的6门课程考试,就这样,他在9个月内通过了本科自考所有课程考试。
自考的成功,并没有改变旁人的偏见,这同样是被视为“旁门左道”的“低含金量文凭”。
这一切,没有阻止梅傲考研的梦想,他在笔记本扉页上写下“try”,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试一试。
野百合争取到自己的春天
对梅傲而言,最大的拦路虎是英语,自己仅仅在初中阶段学习过,随后便几乎没有了接触,8年时间已将那些基础知识全然忘记,一切要从零开始。
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份学习计划,每天背300个英语单词,一年多时间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后,他坚持每天写一篇英语作文。
和所有的考研族一样,那是一段“炼狱般的时光”。为了支持梅傲考试,做小学老师的母亲龚春芳选择了离岗待退,到重庆为儿子加油打气,照顾他的生活。
“参加完研究生考试后,他跑到酒店里嚎啕大哭,以此释放自己的压力。”多年后,龚春芳仍然记得儿子大哭时的情景。
梅傲以优异的成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环节,最让他感动的是,这名没有经历普通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前技校生”,并没有被西南政法大学“嫌弃”,他如愿被录取了。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梅傲获得过一等奖学金,是学院惟一的学校三好学生,荣膺学校优秀干部称号,他还担任了研究生宣传部副部长。
他在研究生第一年就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此间,他还通过了证券业从业资格考试。
为了学以致用、提高从业经验,他还在沙坪坝区法院担任法官助理。
在西南政法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遇上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他的导师刘想树教授。“老师对我的影响,一是学术方面,更重要的是为人之道。”
梅傲决定,继续攻读母校博士学位,他参加了考试,以该专业笔试、面试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顺利被录取为博士生,为此,他放弃了去往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做法官的机会——即使他已经通过考试。
读书真能改变命运
在梅傲看来,支持自己前行的动力是父母的爱,“我爱他们,要让他们开心,这是个朴素的愿望,这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读研究生期间,他把所有奖学金和补贴都存在了一张卡里,“我把卡交给了妈妈,这是我给她的生日礼物,我也不知道一共有多少,感谢父母多年来的理解和开明,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鼓励和爱。”
“这张卡很有意义。”他的母亲龚春芳决定,保存好这张卡,等儿子将来有了孩子,等他懂事时,再将这张卡交给他,让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做一名有志向并勇于向自己的志向努力的人。
“困扰一个人成长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知道为了实现这种生活需要做些什么。所以,每个年轻人都最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有自己的梦想。”梅傲说,自己并非看不起锅炉工,而是在长大后,发现这项工作并不适合自己,希望有更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到西南政法大学念书的时候,我有了一个明晰的梦想,并开始坚持不懈地为实现梦想而努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这个梦想。这虽然谈不上多大的成功,但这个经历印证了梦想的力量。”梅傲说。
有时,梅傲偶尔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身边的年轻人,梅傲会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心得,“在我看来,成功有三个关键词:一是计划,有长期和短期的规划;二是努力,有通向梦想的执行力;三是自信,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就能行。”
而今,梅傲在家乡已成为乡邻教育后代所树立的榜样,很多生意人因为他的经历而改变了“孩子读书不重要,能挣钱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古书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看来,读书真能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