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05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危险导师”钻了大学教育空心化空子

若尘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9月05日   11 版)

    近段时间以来,教育界有句顺口溜,“大学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空心化”。说的是大学本科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只重职业教育,不管通识教育;而高职高专院校,则完全空心化,没给学生多少“教育”。

    这话说得虽然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大学办学的功利性导致部分院校教育的“空心化”,必然会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造成种种有关教育、校园的乱象。《南方都市报》8月24日报道,在广州周边各大学校区,一个“万人迷”的“创业导师”,通过使用能激发潜能的“过火海”和“心灵穿刺”的类传销体验,对接受培训的学生进行控制和洗脑,实施欺骗、剥削和性诈骗。“创业导师”成了实实在在的“危险导师”。

    故事经过记者还原,讲得动人心魄,读来情节跌宕起伏,甚至让人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之所以让人无法相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故事中的学生们都“很傻、很天真”,对“导师”所使用的种种可谓是“低级的”欺骗伎俩信以为真,无法识破。作为旁观者,自然占据着道德的高地去指责这帮“天真”的孩子——为何对谎言连基本的防御能力都不具备?笔者认为,这种指责是毫无意义的,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更值得反思的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因为教育的问题向来不是孤立的,总是立足于一定的社会现实背景之上。

    据报道,参加培训的学员多以二级学院、专科的学生为主,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而课业却很悠闲。一位学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时候有这么一个培训机构宣称可以给实践机会,可以锻炼我们的团队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看到社会与外面的世界,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

    “课业很悠闲”、“培训机构是根救命稻草”,这多少都给了我们一些暗示。或许,这类二级学院、专科学校正是处于大学教育“空心化”的行列之中,学校教育的缺位给培训机构钻了很大的空子。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一个“成功人士”出现在身边,巧舌如簧地告诉学生如何“两年之内有车有房”,是十分具有蛊惑性的。除了涉事“导师”本身的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外,这还暴露出目前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欠缺与相关管理的缺位、混乱。笔者以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过是大学教育中一个很小的细节,不是教育的全部,单是靠这个细节的小修小补是不能扭转得了部分院校教育的“空心化”的。

    很明显,“空心化”的大学教育有太多值得我们质疑的问题,评价的指标也涉及方方面面:此类院校的课程设置结构如何?课时量充足与否?质量能否保证?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学校管理工作是否有效?校园活动开展得如何?大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广泛?大学生实践与创业的指导如何?学校与企业结合得紧密与否?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可以说,大学的生态平衡,需要各个部门的综合努力,以保证学生入学后不无所事事,处于“放羊”状态。当各个部门的工作做到充分有效,形成了一种合力,大学的“内涵”才能初露端倪。

    现在的“内涵建设”是面对生源危机,高校为了“保饭碗”而提出的口号。然而,高校的“内涵建设”其实是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某一方面的欠缺都不能称作是有“内涵”。如何才能让大学生学没白上、钱没白花,得到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是办学者所要思考的“正事”。因为“空心化”的教育是虚假的教育,还有什么比虚假更让人揪心、失望呢?

高职自主招生学生期待个性化培养
技校生读博士:野百合也有春天
一线劳动者应得到应有尊重
开学了
“危险导师”钻了大学教育空心化空子
戴姆勒(中国)汽车学院落户北京职教园区
12.1%新生超二本线
92.5%新生超三本线
福州为待就业大学生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