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在一句“人生如戏,粉墨登场”的京剧念白中,第20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暨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在合肥市滨湖会展中心开场。那只在电影路上行走数年的“金鸡”再次“啼鸣”,而“百花”则期待“绽放”。
此前,金鸡奖因选片标准、评奖制度、奖项设置等问题,已引来不少猜测和非议。究竟这次各大奖项揭晓后,会引起怎样的反应,台上台下的人正拭目以待。
屡爆冷门,颁奖者抢了得奖者的戏
当晚,第一个揭晓的奖项是最佳女配角奖,电影《惊沙》中的女演员田歌,比张静初、李滨、蒋勤勤更受21位评委青睐,获得该奖项。因她并不为观众熟知,现场并无热烈的场面出现。
自此,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便走在了一条让很多人意外的路上。此后的各大重要奖项屡屡出人意料,最佳故事片奖闪过呼声最高的《钢的琴》、《唐山大地震》,授予讲述中国第一代航天员飞天梦想的电影《飞天》;最佳导演奖颁给目前还未公映的《爱在廊桥》的导演陈力;徐帆、吕丽萍继金马奖后,在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项中重逢,原本被人们认为是一大看点,但金鸡奖别出心裁,最终幸运降临在华表奖影后娜仁花身上;演员孙淳则击败东京电影节影帝王千源、老戏骨朱旭,问鼎最佳男主角。
一个个奖项的公布,不仅让台下的观众颇感意外,获奖者本人也颇有些难以置信,哽咽、停顿、不断感谢,台下则报以有秩序的掌声。这样的桥段在此次颁奖礼上一遍遍上演。
最终,提名奖项多至9项的《唐山大地震》获得了最佳音乐奖和最佳美术奖两个奖项,这被业内人戏称为“安慰奖”。典礼前颇被看好的影片《钢的琴》,最后被授以“评委会特别影片奖”,不至于空手而归。然而在一些影视专家看来,这可能是对这次“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评奖结果”的“弥补”。
各个奖项归属,令当时现场的记者大跌眼镜,不少记者对评奖标准产生质疑。对此,获奖的孙淳表示:“金鸡奖有自己的评奖标准,至于评谁,不评谁,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21位评委评出这样的结果,有他们的道理在。”娜仁花也支持金鸡奖,认为“它是专家奖,主要标准是专业水平,与作品和演员的名气无关”。
不少观众虽然希望能在这么重要的颁奖礼上看到一些“大众明星”,然而他们得到的更多是失望,冯小刚、徐帆、张静初、蒋勤勤、黄晓明等人虽获提名,却压根儿没有到现场。
获奖者中,大多不是他们所熟悉的脸庞,反倒是作为当晚“配角”的颁奖嘉宾,更能让观众激动和欢呼。斯琴高娃、秦怡、赵薇、王力宏、谢霆锋等一众明星,得到了比获奖者更多的镜头和掌声。
前几届金鸡奖因频下双黄蛋,不仅影响力大不如前,而且屡屡为人所诟病,此番所遭遇的冷门之尴尬,在很多人看来,“前所未有”,金鸡奖的影响力下降似乎已是不争之事实。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赵卫防认为,现在我们不缺电影活动,不缺各种电影奖项,观众已对红地毯上的明星,以及不同形式的电影活动司空见惯,金鸡奖的衰退只是大势所趋而已。
中小成本影片成香饽饽
纵观此次入围金鸡奖的几十部影片,除《唐山大地震》、《十月围城》、《孔子》等投资规模较大的商业片外,中小成本影片,甚至是从未在院线上映过的电影占有相当的比重。组委会更是将最佳数字电影奖更名为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旨在为投资不足800万元的中小成本影片提供一个亮相的平台。
最终获奖名单中,这些影片可谓收获颇丰。《爱在廊桥》、《岁岁清明》、《老寨》、《盲人电影院》等影片均在几个主要奖项中力压群芳,不断获奖,成为金鸡奖的“香饽饽”。
虽然获奖,但《盲人电影院》的导演路阳以及《爱在廊桥》的导演陈力等人,都深知中小成本影片走进院线的困难,观众也很难关注到这些来头不大的电影。
谈及中国中小成本影片未来的发展,为获得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的《老寨》领奖的电影频道电视电影部副主任董瑞峰说:“现在的电影越来越商业,投资也越来越大,留给这些中小成本影片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商业大潮淹没了许多优秀影片,它们很难进入主流院线,但会在电影频道上播出,实际上是给中国电影留下了空间,给予艺术片一个空间。”
的确,不少电影在加大投资力度,打着大制作的旗号,并用明星来吸引观众,然而这招似乎越来越不奏效了。从近期上映的《白蛇传奇》、《画壁》的口碑就可看出,技术投入和明星效应已不再能遮掩影片内容本身的粗制滥造。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教授王海洲则指出:由于投资少,中小成本影片的制作周期受到影响,短期内就得拍完,来不及好好打磨,所以艺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但他认为,这是培养优秀电影人的重要途径之一。“真正有才华的人是压不住的,像贾樟柯,就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冲出来了。”王海洲说,“只要有更多人去关注,必然能从投资小的影片中找到金矿。”
在他看来,设立专门奖项扶持中小成本影片虽是好事,但目前的评奖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否则,就难免让人产生困惑。
“在我看来,金鸡奖的评选更多的是对影片的艺术质量的衡量,而不在于电影的投资数额。用800万的投资额作为分水岭,让中小成本影片无法走进最佳故事片奖的评选范围,这有点儿区别对待。”他说。
有内涵的电影才更有说服力
一些导演认为,电影不能只用“钱”来说事。
“观众需要有内涵的电影,做电影的大人们不要只盯着孩子们兜里的钱,光想着通过怎样的噱头、奇观来吸引观众。年轻观众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不上大人们的当。”被提名最佳导演奖的宁才认为,电影不能只盯着票房,而对现实中的生动题材视而不见,“实在应该回归现实主义”。
他们很多人愿意以《钢的琴》作为一个很好的例子。尽管在电影节上,这部影片没能夺得主要奖项,但并不妨碍观众以及电影人对它的褒扬。
“中国的一线导演屈指可数,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人每年占去大量的投资、票房,然而受题材限制,他们渐渐地也讲不出好故事了。《钢的琴》却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张猛用平视的角度记录了普通人的生活,观众和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在困顿中寻找快乐和梦想。我们需要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王海洲很喜欢《钢的琴》,同时也呼吁电影人要关注现实题材。
其实,在中国电影史上曾有诸多现实主义力作,《神女》、《大路》、《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个和八个》无不是其中典范。王海洲在教学和研究中,经常会强调现实主义的重要性。然而,放眼当下热映的影片,无论是他这样的电影学者,还是一些电影人,却只能感叹“目前缺乏能代表当下精神特质的现实主义作品”。
“中国电影的根在现实主义,而我们现在许多电影人却忘了该往哪儿走。”赵卫防希望电影人能尽早完成对现实的回归,同时,他也强调:“回归现实也要注重原创性,不能盲目跟风。像《钢的琴》取得成功后,又相继出现了《二的胡》、《小提的琴》等等,这种现象很不好,一定要保持原创性才能实现‘现实归根’。”
在呼吁影片回归现实的同时,不少人也在呼吁金鸡奖评奖标准回归现实。在他们看来,如果金鸡奖屡屡把观众甚至是业界人士抛在“意外”的路上,观众也就很难有耐心继续陪着这只“金鸡”走下去,这个奖唯一可能的结局便是自娱自乐地独自走下去,最终被所有人所唾弃。
甚至连金鸡百花电影节晚会总策划程青松也认为,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故事片几个奖项都缺乏说服力。当有人为入围最佳男主角的老演员朱旭没有拿奖鸣不平,称“朱旭老师,您不遗憾。中国电影,遗憾了”时,程青松在微博中写道:“是金鸡奖评委艺术良知的遗憾。”